【夏宝龙掌港澳办】大V兔主席:“老将”出山 重新审视亲中势力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编者按:中央治港体系发生重大调整。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秘书长的夏宝龙兼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免去张晓明的国务院港澳办主任职务,改任港澳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正部长级);骆惠宁、傅自应兼任港澳办副主任。
内地大V任意以网名“兔主席”,在修例风波期间点评香港局势爆红,他周四(13日)发表题为《走向新时代的港澳办》的文章,指夏宝龙的背景和香港现有建制团体没有关系,作为局外人可以重新审视各种亲中势力。
文章还提到,港澳办负责人由副国级领导担任,体现了中央对港澳工作的重视。而港澳两位中联办主任同时兼任港澳办副主任,是把港澳办和中联办整合到一个组织内。

夏宝龙(右)以“老将”身份出山超出外界预期。(新华社)

以下为全文,香港01已获公众号“兔主席”授权转载:

今天中央公布了与港澳体系相关的重要人员任免信息:夏宝龙兼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免去张晓明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职务,改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正部长级);骆惠宁、傅自应兼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夏宝龙生于1952年,今年68岁。他在地方上的最后职务是浙江省委书记,于2017年到北京担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副国级干部就是国家领导人了,出来兼任港澳办主任,已不仅仅是人事变动,而且是港澳体系组织架构形式上的变动。

之前骆惠宁出任中联办主任时,笔者曾基于公开信息做过一些分析。今天可以再看看此次港澳办的人事变动。

与骆惠宁一样,夏宝龙也是退居二线的干部,被委以重要职务是老将出山,在这个年纪上,不会进一步提职,不需要有太多顾忌,做好国家交给的本职任务就可以。

图为去年12月举行的亚信非政府论坛第三次会议,夏宝龙作为会议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言。(中新社)

夏宝龙是典型的地方大员,拥有地方治理所需的所有知识结构、技能及政治经验(像之前港澳办的历任主任,从廖承志、姬鹏飞、鲁平、廖晖、王光亚到张晓明,都是外交体系、统战体系、港澳体系的干部)。在中国政治体制下,地方大员才是国家的治理者。他的到来,可以帮助从更加宏观特别是治权、治理的角度看待、理解和处理港澳事务。

对港澳办系统来说,夏宝龙完全是个外来者,可以从局外人的角度重新审视港澳办的工作。夏宝龙的背景也使得他和香港现有建制团体没有关系,作为局外人,可以重新审视各种亲中势力,不受历史条件约束。

委任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出马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个位置的人选确实棘手,负责人不好物色,作为权宜,先请有经验的老将出山。老将能够在短期阶段性担当,但中长期看肯定是过渡性的。

2015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调研,夏宝龙(左三)陪同视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新华视点)

夏于2003至2007年和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搭过班子,这是颇长的一段共事时间。在这个时点出山,说明他深得信任,在关键时刻被委以要任。未来,他一定可以很顺畅地向核心圈提供信息,最大程度减少潜在的信息不对称或滞后。另,毫无疑问,这种特殊的背景联系也使他在职位之外还拥有额外的权能,能够最大程度地在官僚体系内推动事情。

港澳办负责人由副国级领导担任,不仅仅提升了港澳办这个具体部门在港澳体系内部中的地位,更体现了中央对港澳工作的重视。例如,职能部门“升职”是一种体制内的权力与资源赋能,这在港澳办协调其他部委与地方资源时即能体现。

骆惠宁与林郑月娥交谈。(中新社)

有副国级领导兼任主任,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和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也同时兼任港澳办副主任。这就把港澳办和两个中联办整合到了一个组织之内。这当然是加强一体化领导,避免同级别平行部门导致的不协同。这不仅仅是人事变化,也是机构、组织和体系的变化。

目前这几位领导还都是以兼任的方式进入到港澳办,因此,架构上可能还只是过渡时期,未来港澳体系有可能进一步整合,进一步加强一体化的、协同的领导与管理。

张晓明改任港澳办副主任。(新华社)

针对张晓明:不再担任港澳办主任,而担任“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正部级)”。张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港澳体系内,对港澳事务最为熟知,当然是主持日常事务的最佳人选。而由于港澳办一下由国家领导人担任主任,张没有经历“绝对意义”上的降职,但很难说没有发生“相对意义”上的降职:

1)不再是港澳办的一把手了,在港澳办体系有了汇报对象;
2)在外不能以一把手的身份代表港澳办;
3)在他与核心圈(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及最高领导人等)之间增加了一个副国级干部,与核心圈的距离难免要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