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称中国经济增长失速、外资全撤 发改委连续刊登四篇文章反驳

撰文: 彭琤琳
出版:更新:

早前有舆论宣称中国经济增长失速、外企全部撤离、产业链大规模外迁、官方数据造假,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委)周六(28日)在官方网站连续刊登四篇文章逐一反驳和解读。

发改委同日刊登四篇文章反驳外界对中国经济数据和经济表现的质疑。(发改委网站)

中国经济增长真的失速了吗?

在《中国经济增长真的失速了吗?》的一文中,发改委指出,有些舆论认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为1992年中国有季度数据以来的新低,“三驾马车”都不理想,中国经济增长要失速了。

文章认为,从经济增速看,尽管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伴随著经济体量的扩大,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是在更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增量也在扩大。同时,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纷纷调低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在这种不利条件下,中国经济依然取得了前三季度增长6.2%、第三季度增长6%的好成绩,远高于美国、日本、欧盟的增速,也高于新兴经济体中表现较好的国家的增速。

文章表示,从宏观经济看,今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水平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等主要宏观指标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

文章强调,从经济发展看,既要看当前态势,更要看中长期支撑。又称虽然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国内需求疲弱,但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超大规模的“底气”,经济发展韧性强、动力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即使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也跌不到哪里去。

发改委称,对外国企业撤离的判断还是要基于数据和事实。(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外国企业真的全部撤离了吗?

早前也传出在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关税压力下,外国公司正逃离中国。发改委在《外国企业真的全部撤离了吗?》一文中指出,对外国企业撤离的判断还是要基于数据和事实。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涵盖超过200家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据其调查显示,2018年组织内超过90%的美国公司在华实现盈利,87%的美国企业2019年没有搬迁或者将其任何业务迁出中国的计划,83%的美国企业过去一年没有削减或停止对华投资。

文章强调,中国留住外国企业靠的是真本事,既包括领先全球的经济增速和良好的投资回报,也包括人才基础、制造业生态、消费升级、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等有利条件。

为规避经贸摩擦,部分企业将产业链往其他国家转移。(资料图片/新华社)

产业链真的大规模外迁了吗?

此外,有舆论还认为,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今年以来中国的不少企业不愿投资了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大规模外迁,并指“中国制造业不行了”。发改委在《产业链真的大规模外迁了吗?》中表示,随著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一部分企业向劳动力等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转移,还有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也有少数企业为规避经贸摩擦的影响往其他国家转移。但总体上,这些到国外设厂经营的现象都是正常的。

文章强调,“大规模外迁”的说法有点危言耸听,因为企业外迁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而中国的产业配套能力强大、营商环境得到优化、人力素质水平高,接近国际现金水平。文章还称,产业链从中国大规模外迁的条件并不具备,目前企业的外迁程度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总体上是可控的。

舆论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一直没有间断过。(资料图片)

官方数据真的全是造出来的吗?

舆论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一直没有间断过,有外媒声称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已经低至3%。发改委在《官方数据真的全是造出来的吗?》一文中表示,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具备微观支撑,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经与国际规范接轨,统计数据国际可比,各种指标都是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反映,完全能够支撑中国的经济增速。

文章还说,外媒引用的“非官方数据”本身存在缺陷,其引用的卫星遥感、合成指数等方法本质上属于大数据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时效性较强,但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由于数据生成渠道多样、标准不一,数据质量控制难度大,数据预处理方式会对结论产生较大影响﹔只关注输入和输出,但内在逻辑属于“黑箱”,导致解释力不够强﹔当数据质量无法保证或变量个数过多时,分析效果就会大大削弱甚至产生误判。

文章认为,官方统计数据遭到质疑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时尤甚,但中国欢迎不同的声音。

(发改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