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即将亮相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撰文: 王新
出版:更新:

距离2019年结束还有不到三周时间,中国今年经济运行到底怎样,下一年(2020年)又会有一个怎样的走势预期?这恐怕是关注中国政经话题人士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而每年12月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召开的最高级别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为最大的讯号观察窗口。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新华社)

从1994年开始,中共每年年底(12月居多,有个别年份是11月)都举行高规格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一般为期3天(偶尔也有4天)。会议一般由中共总书记主持,国务院总理会作出讲话。出席会议的成员包括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及旗下各部委的领导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解放军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大单位的主要军事将领,还有国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会议主要议程是研判过去一年的经济形势,制定新一年经济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

最近三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在12月中旬开幕。按照惯例,官媒要在这个会议结束时才会通报会议召开的消息与会议成果。近日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召开,甚至有的已经详细到会议开始日期为12月10日。其实不管是该会议已经召开或者即将召开,在12月4日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和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如何定调中国经济并规划下一年的发展已经初露端倪。

据《第一财经》12日消息,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于本周召开,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形势作出研判,并在此基础上部署明年经济工作。(资料图片)

从民间到庙堂 无法忽视的凛冽寒意

某种程度上,经济已经取代政治,成为外界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关键字词。对于即将过去的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美团的创始人王兴,2018年年底曾在自己的“饭否”(微型博客)主页上,发表了一段若有所指的话:“听到一个段子: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段话从中国投资界扩散到整个网络舆论场,至今仍然动辄以开头语的形式出现在中国经济分析文章中。

其实,对于中国经济的“寒意”颇有感触的,不仅是民间各行各业的投资者,中共高层的讲话中同样可以找到类似的含义。

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官媒纷纷发表文章,用“无惧风雨”“疾风知劲草”之类的论调,列举过去一年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为即将到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造势,不过风险与压力不容忽视。

在12月4日与“党外人士”座谈时,习近平坦承中国发展面临着“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如此表述中共作为执政党面临的压力。而在此前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该会议的定位为“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被视为中共的年中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对当时形势的表述为“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

可见,从2019年年初、中央政治局七常委悉数出席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告诫各省大员“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等七大风险之后,“风险挑战”不仅是中共内部的共识,而且其量化指标被认为在不断“增加”甚至“上升”

对于中共而言,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不仅有全球经济的同步放缓,来自美国的、从贸易到5G,乃至香港、新疆、台湾等各个领域的挑战无不给中共带来掣肘和压力。而中国自己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产业升级乃至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等等形成的“N期叠加”,则以“内部风险挑战”的形式展示于中共面前。

进入中速增长平台 中南海怎么办?

基于顶层宏观分析的资料往往会被认为太过抽象,数据很多时候被视为更“实”的存在(也有经济分析者认为,数据也不过是资料的一种堆砌)。在2019年进入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中国全年经济能否“保6”似乎成为外界判断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指标。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情况,按照季度分,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005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77,869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76,925亿元,增长7.0%。由此,多数观点认为,中国2019年GDP增速会达到6%。但是,也有观点认为,现在对于GDP增速是否能“破6”,和2012年争论是否“破8”一样,只是时间的问题。

最近值得注意的一项经济发展数据是,中国海关总署12月8日公布,中国11月出口年减1.1%至2,217.4亿美元。这出乎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测,这样的结果表示中国出口已经连续第4个月萎缩,而这只是众多挑战中的一个。12月1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4.5%(其中畜肉类价格上涨74.5%,影响CPI上涨约3.2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1月代表工业品价格指数的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4%,预期降1.5%,前值降1.6%。这样的数据搭配,被认为表示中国经济迎来了结构性通胀时代。

2019年前10月,中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图为江苏省连云港市一家纺织企业车间的女工。(VCG)

正如官媒自己也认可的那样:从国际看,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动力减弱,增速放缓,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接连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中国国内看,投资下滑、外贸生变、庞大的制造业又正处于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被视为经济定盘星的消费也出现了汽车、家电增长放缓的趋势。

作为中国唯一执政党的中共怎么办?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经指出,“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政府过紧日子、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推出、简政放权、处置不良资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2019年3月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方案。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全国减税降费1.78万亿元, 预计全年减税降费总额将达到2.3万亿元;2019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比上年缩减13%,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世行排名从2017年的78位跃升至2019年的31位;银行高风险资产减少了2.5万亿元……

在全球贸易投资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对美出口仍是负增长,但对其它地区如东盟的出口的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图为天津港北疆港区集装箱码头。(VCG)

哪些讯号会被释放 会前早有端倪

那么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释放哪些讯号?此前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和政治局会议已经透露了部分讯号。

12月4日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要求与会者“坚定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表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他要求中共官员“要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继2019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之后,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基建在2020年逆周期调节政策中的重要地位。该次会议还将“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作为2020年工作重点,意味着2020年中国官方政策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只会有增无减。

在研判形势的基础上,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也对全面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等方面作出部署。中国多家经济机构根据这次政治局会议透露的信息预测,深化国企改革、完善企业营商环境、鼓励科技创新、延续“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地产调控政策等,可能是中南海202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对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等方面作出部署。(资料图片)

为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增加,用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脱贫攻坚将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防范金融风险的表述也同样仍将坚持,被认为是即将公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

而其在地方政府融资仍受约束的条件下,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是否会延续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经济的刺激手段的表述值得关注。国家经济城市群重点区域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具备国家战略意义,或也将依照各自的功能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