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议会选举】对话刘兆佳:泛民阵营赢得区议会或有助于平息暴力
在反修例风波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刚刚结束的香港区议会选举,泛民阵营压倒性的获得385个席位,建制派仅获59席;在18个区的区议会中,泛民阵营在17个区获得过半席位,建制派则有多位“明星”落选。泛民与建制双方都将此次选举视为一次“反政府”与“反暴力”的公投,而官媒在报道通稿中对于选举结果只字未提,可见建制派的大败对于内地官方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
针对此次香港区议会选举,《香港01》采访了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中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刘兆佳表示,今年的区议会选举反映出的民情民意对港府与中央政府很不利,但香港政治的权力结构并没有太大改变。而反对派在取得区议会这个新的斗争平台后,有助于平息街头暴力。
01:在反修例风波仍在发酵、暴力示威仍未止息的背景下,香港18个区的区议会选举,结果最终呈现出17:1的结果。这样一边倒的结果让你意外吗?
刘兆佳:在目前的政治氛围下,建制派因为与政府关系密切,很多人在选前就知道选情不容乐观。
这个结果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得票率的角度看,反对派与建制派相差并不太远,建制派拿到大约45%的选票,反对派拿到55%左右。假如用比例代表制,建制派可以拿到45%的议席。但是现在区议会选举用的是单议席单票制,这种情况下,反对派候选人在某一个选区只要拿到比建制派多一点点的选票,就可以拿到这个选区的议席。在上一届区议会选举中,建制派其实也是只拿了比50%多一点的选票,但是拿下292个议席,民主派拿了120个。
所以这次建制派只拿下59个议席,并不能说明选民已经抛弃了建制派。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这次投票中新增加了两个群体支持反对派,即年轻人和中产阶级(很多中产阶级是从来不出来投票的)。这些人出来投票主要是表达对于政府的不满,并把不满情绪投射到建制派候选人身上。
所以这次区议会选举与2003年的情况一模一样,2003年因为第23条立法引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政治氛围对于建制派的选情很不利,导致建制派大败。双方取得议席数的巨大落差,其实是选举制度造成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这次区议会选举过后,香港的政治格局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反对派并没有拿到管制权力,也没有影响到立法会中建制派主导的局面。区议会本身是一个咨询机构,可以反映社会上的民情民意,权力很小。当然,目前香港的民情民意对于港府、建制派乃至中央政府都很不利,但从整个香港的权力结构来看,并没有因为这次区议会选举而产生太大的改变。
01:香港的权力结构虽然没变,但这次区议会选举一边倒的结果是否会对2020年的立法会选举以及2021年的特首选举产生影响?
刘兆佳:现在还说不到那么远。目前反对派处于亢奋状态,把这次区议会选举的胜利看成是香港人对他们的认可,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对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施加更大的政治压力。
反对派现在多了一个区议会的平台,会更有信心、更有能力的利用这个平台来进行政治斗争,同时也可以较小程度的利用立法会平台来进行联动,将立法会、区议会、街头等几个平台联合起来,向港府和中央政府施加压力,以此来试图达成他们“双普选”的诉求。
不过我认为,即便这次反对派已经在区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但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不可能满足他们的诉求,反对派还不具备那样的能量。只能说,香港未来的政治斗争会更加激烈,只不过更多不是用暴力来推动,暴力行为现在已经到了“有时而穷”的阶段,很难再继续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反对派和市民反对用暴力来进行斗争。
01:所以你认为泛民阵营在此次区议会选举中大胜,有助于街头暴力的平息?
刘兆佳:会有一些帮助。反对派有了新的(政治斗争)平台,暴力斗争的重要性会因此下降。
刘兆佳:另一方面,其实包括反对派在内,现在很多港人已经对暴力非常厌恶了,暴力抗争已经越来越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与支持。何况暴力行为受到警方压制的力度越来越大,从事暴力行为要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大。
所以我认为今后暴力行为将逐渐减少,暴力将不再是(反对派)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近半年来的暴力示威已经给香港老百姓带来很大的痛苦,相当多的反对派人士已经不赞成将暴力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因为造成的负面效果太大,容易引起社会反弹。
当然,暴力斗争的势头会逐渐下去,但政治斗争还会更加激烈,而且短时间内难以结束,因为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已经表明了,处理香港的乱局,要更加主动、积极的运用中央政府的权力,加强中央政府对香港政府的领导,加强对国家安全的保护,确保全面、正确地贯彻“一国两制”。
所以未来反对派很可能会与中央政府之间产生新的碰撞、新的摩擦。但这些摩擦不会阻止中央政府去做它认为需要去做的事情,中央政府不会让区议会选举的结果影响自身决定,也不会屈从于抗议者的要求。
01:刚才你提到此次区议会选举很像是2003年的翻版,但是有观点认为,这次区议会选举与2003年的情况完全不同,尽管同样是建制派大败,2003年的区议会选举可以看作是香港回归后民意在不同政治阵营之间摇摆,但今年的区议会选举带有某种程度的“社会造反”的意味,反对派塑造“主流民意”的能力非常强,出现了这么多起极端暴力事件,仍然能让主流民意支持他们。
刘兆佳:如果要找不一样的地方,今年与2003年当然有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外部势力介入的问题。2003年,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以及台湾,都没有以高调姿态插手香港事务,更没有鼓励甚至保护反对派参政者。
其次,2003年时也没有暴力行为,只是用大规模游行来表达对第23条立法的不满、对特区政府的不满。
为什么今年出现了那么多暴力事件,这次还会有那么多人把票投给反对派?其实近几个月暴力行为已经引起了很多港人的担忧,并且民众中也逐渐出现了反对暴力的倾向,但只能说这还不足以改变香港人对于特区政府的不满。同时,警察的镇暴行动也引发了某些人的不满。这些不满情绪拖慢了民意的改变速度。
虽然民意的改变正在发生当中,但还处于变化的初级阶段。选民去投票给反对派,并不代表他们支持反对派,很多反对派候选人实际上选民都不认识,(这些候选人)都是刚刚出来参与到政治活动当中,是所谓的“政治素人”。市民更多是为了“惩罚”建制派,而去把票投给反对派。所以说,这种情况和2003年的情况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