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红崛起】两大隐忧:民粹主义与美国式傲慢

撰文: 余一竹
出版:更新:

近些年来,小粉红群体的崛起可谓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现象。不同于传统中国政治光谱中的左、右区分,这个群体在更宽的意义上被一种爱国主义所诠释。尽管爱国主义在中国一直具有很肥沃的土壤,但作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占领舆论场,还是从近几年小粉红的崛起开始的。

他们不同于传统左派那般自诩为“红”,没有太多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认知,也不会以追求社会公平平等为己任,但他们多会认同自己的国家(或政府),以维护自己的国家为荣,但也正因此而有时对批评声音或不同意见不能容忍,甚至采取一些言论或行动上的反击。比如近期发生的NBA火箭队总经理莫利的挺港事件,便是在中国的小粉红群体的声讨下星火燎原。而网络上活跃的小粉红们更是在任何与国家民族有关的问题上,为中国声辩,展示出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火箭队总经理莫利因发表涉港言论受到小粉红群体抵制。(VCG)

客观看,民族主义在中国崛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纵观历史上的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国内民族主义的高涨。不论是老牌殖民帝国英国,法国,还是当时后起的美国、德国,在形塑民族国家的近代历史上,都经历了普遍的爱国主义历程。它们或者通过国内的经济发展、宗教文化教育,或因对外战争,都强化了各自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

换句话说,任何国家都需要有适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本身就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和结果。

而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曾经孕育出灿烂的文明,然而在近代却遭受了一百多年的被侵略、被殖民的耻辱历史,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落为一个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贫穷弱国。现如今,经过一个世纪的奋斗,中国终于在世界上开始崛起为一个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二的世界大国。这种民族自豪感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再加上官方层面的宣传和引导,成长在这个背景下的中国年轻群体,其国家认同感是以往世代难以比拟的。

10月1日,成都举行升旗仪式。(视觉中国)

小粉红的崛起有其历史的逻辑,一概将小粉红等同于民粹主义是有失偏颇的。只有极端化的民族主义,才可以被归为民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中国的小粉红群体在不少事件中也表现出一种极端,有滑向民粹主义的风险,这不可不引起警惕。

比如前些年因为中日在钓鱼岛的争议,中国小粉红在进行抗议的过程中出现极端的打砸在华的日系车、日本商店等极端行为,甚至出现中国车主因阻止打砸而头骨被打穿的恶性事件。此后,这种极端暴力行为被普遍拒斥,但也出现了例如为抵制韩国部署萨德而抢砸韩国商店,为抗议南海仲裁案的结果,而抵制美国品牌肯德基的活动。

而类似因澳大利亚游泳选手霍顿获奖后讥讽孙杨是“使用药物的骗子”,而引发的小粉红们潮水般涌向霍顿的社交媒体账号,要求其道歉的事件也颇为典型。至于以“帝吧出征”的方式,向墙外某些社交网络进行灌水洗版的抵制行为也已司空见惯。在近期的香港示威期间,一些小粉红群体表现出的“示威就是港独”的言论并不少见。NBA莫利事件,若不是中国官方的克制和降温,恐怕小粉红们会将其闹的更大。

帝吧出征FACEBOOK宣传图。(VCG)

正如适当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每个国家都需要的资源,但如果它走向极端化,走向民粹主义,就应该进行遏制。历史上因为过热民族主义而走向危机的国家不枚胜举。拿破仑时期的法国、纳粹时期的德国、二战时期的日本,都曾因本国的民族主义极度膨胀,最后走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毁灭道路。而中国在历史上也曾因过度的民族主义而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灾难。

中国经常批评美国,指责其搞普世价值,向外输出自由民主制度,傲慢地认为只有自己的制度才是最好的,甚至是历史的终结,结果在其他国家制造了无数的混乱,不断被现实打脸。对于中国的这一代成长在崛起背景下的年轻小粉红,就更要吸取美国的教训,在为中国的道路辩护和自豪的同时,不能傲慢地认为自己的制度就是最好的,走上美国对外输出普世价值的道路。

中国的小粉红群体,如果能恪守适当的民族主义,拥有适可而止的爱国主义,有助于国家认同的建构和民族自信心的确立,但若走向极端的民粹主义,出现极度的傲慢,就有可能形成新的偏见,甚至重蹈历史的覆辙,迟滞国家崛起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