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当世界开始围著中国转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不管信还是不信,愿意还是不愿意,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确是世界舆论的中心。

持续了四个月之久的香港反修例风波好比是被打开的潘朵拉魔盒,一众魑魅魍魉鱼贯而出,最近包括NBA风波在内的抵制潮,更是形成了上下内外联动的景象;同样旷日持久的中美贸易战刚刚传回最新谈判结果,不管“实质性进展”有多实质,围观者早已对这场持久战审美疲劳,不抱有乐观期待;习近平旋风访问印度获得超高规格接待,似乎让人们看到了龙象更加真实的“友敌”关系;唯一没有中国影子的中东战场,在美国背信弃义撤军之后土耳其开始大举进发,但谁知道呢,中东这块战场向来是美俄两个大国角力的战场,这场代理人之战对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撬动本身,又怎么能说跟中国没有关系呢?

特朗普(右)在白宫会见刘鹤,被认为对贸易战是好的迹象。(Getty)

当世界开始围著中国转,中国究竟该怎么办?当中国内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开始冲出国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如潮般涌来,这头醒来的狮子又该如何让世界相信,它会是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

当下人们讨论最多的,是中国内外的爱国主义风潮。在中国建国70周年阅兵前,香港不间断的冲突在给中国内地年轻人“上爱国主义教育课”,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忍不住说,“这是一堂史诗级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待到70周年阅兵到来,中国内地的爱国主义前所未有地高涨,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直线飙升。当有自由派带著一贯批判的语气认为这场盛会太过劳民伤财时,恐怕忽略了盛大的形式之外,其本质是一堂被世界聚焦且效果颇佳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习近平9日在会见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时也说,“我们举行了一系列盛大庆典,这也是一次爱国主义的集中教育。”从这个维度看,值了!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受到热捧。(网络图片)

防火墙内一片欢腾,但这样的爱国主义在防火墙外却成了民族主义甚至是民粹主义的表达。在NBA风波中,不少人喊著爱国的口号,却不断宣泄著民粹主义的情绪。这就好比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因为第一张倒下了,后续的也只能跟著倒,阻挡不了。而在不少西方媒体看来,中国当下高涨的爱国主义,并不是人们真的有多爱国,或是真的理解了究竟什么是爱国主义,更多的只是中共官方经过多年的摸索,终于学会将宣传与艺术衔接起来了。比如那首口口相传、充满大街小巷的《我和我的祖国》,再如接踵而至的国庆档电影,当然亦少不了官方借助新型社交媒体,如抖音等的地毯式宣传。

爱国主义究竟是什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特别撰文说,“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在张千帆看来,爱国主义并不必然意味著非理性的情绪化,甚至即便是情绪化的爱国主义也并不必然是不好的,但盲目的爱国主义确实是危险的。“当我们主张一种理念(譬如某某主义)的时候,这种主张本身必须有清楚的意义,而不能只是一种含混不清的情绪,否则确实很容易误入歧途并造成始料未及的后果,或为已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政策失误提供正当性辩护,使整个民族在一片‘爱国’的喧嚣声中丧失正视和反省自身不足的能力。”

北大教授张千帆。(本人授权照片)

可能对知识份子而言,张千帆此言不虚,因为任何现象和主张背后,都有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可能爱国只是一种基于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很朴素的情感表达,没有那么多宏大叙事,也没有那么多需要细究的“清楚的意义”。

不久前热传在内地微信埠的一篇文章,似乎很能说明问题。标题就很有反转色彩——我是如何从爱国到不爱国再到爱国的,内在的逻辑颇有点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意味。按照作者的逻辑,第一阶段之爱国,不需要理由,是盲目的,随大流的;第二阶段之不爱国,是看到了这个国家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甚至是灾难,有了怀疑,变得不满;而第三阶段之爱国,是将这些苦难和问题放在了既定历史情境中,也看到了支撑这个国家一直走下去的内生动力,以及源源不断的文化底蕴。经过此番作用,作者总结道:为什么我们这样的人会爱这个国家,因为我太希望这个国家能一直好下去了。

简单如斯,没有那么多大道理,也没有那么深奥。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对于爱国主义的最新评论,开头就直接挑明——对爱国,门槛别定的太高了。根由在于,“绝大多数人都有爱国的天然情感,除了国家是故乡的放大版,还因为它是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大家都看过世界杯和奥运会比赛,那种时候人们自然会为本国运动员助阵,这就是爱国情感的天然流露……弘扬爱国主义无疑是正能量,无论什么人,持什么立场,都别把爱国主义与特定的政治目的联系起来,要尽量保持它的纯粹、广泛。”

对庙堂之高而言,“我们有必要建立一种爱国主义在一些时候的自我克制和管理意识,时度效地考量也要参与到爱国主义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去。原因在于,中国越来越强大,而且我们身处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机制性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不断提升,我们驾驭对外冲突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多。这种时候再发生对外摩擦,我们既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又要考虑外部世界的复杂感受,统筹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综合利益。”

胡锡进说的苦口婆心,道理也都懂,可要想管理人们的情感和情绪却并不容易。从NBA风波中也不难看出,中国官方宣传部门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原本的爱国主义会渐次滑向狂热的民族主义甚至是民粹主义。直到在舆论场震荡了一番之后,才开始有了一系列降温的举措,比如中国外交部拒绝继续就此发声,新浪微博热搜撤下相关话题讨论,上海既定的NBA比赛如常进行……

10月1日,深圳举行56民族千人爱国跑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通社)

对中国来说,可能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苦难太过深重,所以就算是后来逐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可内心深处依然有著很强的自卑感,道路、制度乃至文化等并没有真的自信起来。所以,每每遇到涉及“面子”问题的纠葛,总能一呼百应,轻易掀起一股狂热的爱国主义风潮。而这,也正是习近平时代的核心挑战,如何唤起中国人,让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真的自信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从而轻装上阵,不妨从拆除一个个让外界始料不及的“雷点”开始。尤其是当世界开始围著中国转,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深度自信,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