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发夹弯”的陈同佳案 台湾民主绝非香港学习对象

撰文: 张育铭
出版:更新:

港人陈同佳涉嫌在台湾杀害女友潘晓颖后,独自返港,并于2018年3月13日遭香港警方以谋杀案罪名拘捕。由于港台间没有引渡协议,香港警方最终只能控告陈同佳盗窃及处理赃物罪,无法引渡陈同佳到台接受调查,且由于陈同佳认罪获减刑,最终仅被判处29个月有期徒刑,已于2019年10月23日出狱。而陈同佳在出狱前表示愿赴台湾“自首”,但近日却遭台湾当局的“百般刁难”。

从陆委会原先说的“限制入境”,改为内政部所谓的“临柜申请入境”,蔡英文政府针对陈同佳案的说法逻辑混乱,一度让政治操作凌驾公平正义之上,这突显台湾民主走向民粹化的弊端。最终蔡英文政府在民意的压力下表示愿接受陈同佳主动投案,被外界认为“发夹弯”,但对于具体如何接收罪犯的问题,显然又成为台港政治角力的另类舞台。

除了以台港间没有司法互助“踢皮球”之外,而蔡英文一开始不愿接受陈同佳主动投案或许还有私心。众所周知,香港事件在无形中替“抗中拒统”的蔡英文在2020总统大选中增添许多青年族群的支持度,而蔡英文的私心便是不愿替香港政府处理陈同佳这个“烫手山芋”,希望能继续在香港事件中“吃豆腐”,为选情继续加温。

但蔡英文的私心显然反倒成为她被批评的把柄,除了少数认为陈同佳主动投案是港府和中共的共谋的民众之外,台湾舆论几乎一面倒地批评陆委会所谓“限制入境”的说法,之后内政部在社会压力下才说出所谓的“临柜申请入境”的做法。此外,台湾当局的另一项坚持是以官方司法互助的形式和管道进行,但这项要求却遭港府的拒绝,也让陈同佳案变相成为台港的政治攻防战。

虽然陈同佳案还不知道会如何落幕,但整起事件却让部分香港民众意识到,所谓的台湾民主在政治人物的把持下,容易让政治操作凌驾于公平正义之上,而政治人物关心的仅仅是选票和民意支持度,最终突显台湾民主走向民粹化的弊端。在香港事件中,时常有人将香港与台湾相提并论,并认为台湾的民主化进程是香港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陈同佳出狱,全程神情平静。(梁鹏威摄)

不过陈同佳案则成为香港人向台湾学习民主的反面教材,未来香港政治如果仍然要向民主政体的方向发展,势必得走出自己的道路。

尤其在香港人对于社会结构性矛盾的不满情绪日益激增时,或许也得看看这方面台湾做得如何。台湾贫富差距和青年贫穷的问题其实并不亚于香港的情况,这也突显台湾民主并非万灵丹,甚至可能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工具,香港人主张要民主时,不得不慎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