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胡锡进抱怨翻墙难 《环时》摸索内地“言论空间”
9月18日,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微博发文指:“国庆节快到了,上外网极其困难,连环球时报的工作都受了影响,我个人觉得这有些过了。在此提点意见,希望得到倾听。”这条微博目前已消失不见。
早一天胡锡进也在微博称:“我深度怀疑,在非特殊地区,我们的安检过度了,耗费了过多资源,这些资源如果用来从源头上安抚对社会怀有不满的人,也许效果会更好些。”
言谈性质属于劝勉引导
这不是胡锡进第一次提倡公民自由,也不是第一次因提及公民自由而删帖。去年中共建政69周年,他就在10月1日特意发帖,指国民生活基本上和平富足,但还是有“遗憾”:“那就是公民的尊严感仍是短板,而言论自由的不足,是这种遗憾的根源。”
《环球时报》经常就新疆维吾尔族问题,批评西方“双重标准”,只准己方在本国和中东反恐,不准中国建设“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以消弭极端势力。可见胡锡准所指的“言论自由”,不会是按照西方那一套作标准,而实际上他也很少从理论层面讨论“言论自由”。
胡锡进:这个国家并不脆弱
从《环时》社评和他几篇旧文所见,其间所提倡的是少一些禁区,多一些讨论空间,言谈性质属于劝勉引导之类,鲜有触及政策方针和政治原则。追本溯源,中共提出要有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个自信”,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监控,在网络世界严厉审查,俨然于官民之间划出鸿沟,突显被统治者的角色。
对此胡锡进去年便指出:“这个国家经得起说,最不怕骂,支持得起知识份子和全体国民精神自尊所需的条件。”是次他也直言:“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很重要,我们人民群众的绝大多数人都爱国爱党,有强大的政治分辨能力,立场坚定。这个国家并不脆弱。”
指防火墙防西方舆论长驱直入
在不久前的TVB访问中,胡锡进表示:“(政府)有一个宽度,我们的稿子一定是在政府的喜欢和政府能够包容这样的一个地带当中。”实则这种讲法并不罕见,内地传媒以至中央级别官媒都持相近理念:既要有“大局意识”紧跟“主旋律”,同时又要小心针砭国政时弊,以自家看法招徕读者。
如果讲到《环时》其中一个特色,就是相比其他陆媒,该报敢于挑明白一些别人提都不敢提的议题。2016年是文化大革命爆发50周年,胡锡进以笔名“单仁平”在《环时》刊文,点明网上流传“认识上的‘撕裂’”,暗示有“怀念”文革的声音,但真相是中国社会已彻底否定文革,共识远远大于分歧。
按内地审查机制,有些事情必须正面引导,有些事情必定要被口诛笔伐,可是其中也有正反都不便提及的禁区,例如六四事件。不过《环时》英文版就在今年六四30周年之际,发表社评指六四已是“褪色的历史事件”,将其遗忘有助面对未来,并且作为中国社会的“疫苗”,提高中国对大型政治动乱的抵抗力。
同样在TVB访问,胡锡进解释为何内地有必要设置“防火长城”:“如果没有这样一道防火墙,西方的舆论长驱直入,就像在香港一样,那内地社会的社会稳定,就面临更多的挑战。”骤眼看来,这说法与其微博怨言相映成趣,但事实是他和《环时》的突出之处一向在于讨论限制的松紧程度,而非挑战制度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