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激起台湾“亡国恐慌” 蔡英文捡起30年前“旧枪”
7月1日,有示威者冲入香港立法会大楼,此事不仅在香港,也在台湾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台湾媒体纷纷以“港版太阳花”称呼之。至18日,突然有消息传出,当晚示威者中有数十人已陆续抵达台湾寻求庇护。蔡英文随即表态称,要“基于人道”处理此事,瞬时赢得不少喝彩。然而,看似举着大旗,但蔡英文政府潜藏了怎样的盘算?或许需要放在更大环境下看。
香港抗议让蔡英文“捡到枪”
许多政治媒体人指出,香港抗议对于面临选战的蔡英文是个加分项目,让她“捡到枪”,也有人甚至说她捡到了“原子弹”,因为香港抗议恰逢民进党初选民调之际,成为拉升蔡英文民调的最大有利基础。
实际上,近来香港反修例、中共提两制、习近平统一,这三者被视为蔡英文“助选”的最好法宝。然而应当注意的是,这些“法宝”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体现出的却是台湾整体的虚弱与不自信。
“一国两制”这个词,中共对台湾反复喊了三十年,但三十年前的台湾政府怎能预想到,如今在台湾内部弥漫的声音竟然会是“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的哀叹与儆醒?把“中华民国台湾”的地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某种假想上划上等号?政治人物借由对“亡国”恐慌感的炒作,来达到台湾民心或者说是支持度的特定方向凝聚。
台湾当前这种对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上的负面评价,及对“台湾未来会否香港化”的亡国担忧,从历史脉络来看,是无比讽刺。
台湾对“一国两制”三十年间态度天差地别
1980年代,邓小平对台湾政府喊出“一国两制”,同时英国与北京所达成的《中英联合声明》,让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必然。时任台湾参谋总长的郝柏村曾信誓旦旦地告诉蒋经国:“中共是否信守对香港的承诺,关键系于中华民国是否继续壮大。”对于一国两制,蒋经国的态度也十分明确,他说:“与中共谈判就是自杀,所以无论中共如何威迫利诱,我们都不会变的。”
这样的强势,源自于当时台湾对自身实力的自信,甚至蒋经国身边有人建言,若要反制中共,可以开放香港人投资移民到“经济繁荣”的台湾。1980年代的蒋经国政府,结束了“反攻大陆”的路线,取而代之的是强化台湾实力、以一个“繁荣强盛的台湾”对抗“吃树根嚼树皮中共”的路线。那时的台湾人一脸看不起中共贫穷落后,一边对大陆人民有血浓于水的同胞情,另一边也极度自信,自信台湾能用实力立足国际。
二十多年后的2003年,也就是香港回归后的第7年,香港爆发了抗议《基本法》23条立法的大规模游行,时任陆委会主委、今日已登上总统高位的蔡英文曾表示:“中国要求港府制定国家安全条例,证明中国无法信守香港维持五十年不变的承诺,除了将使得香港人权与司法独立遭到严重破坏,也可能使得台港关系倒退。”以“台港关系倒退”强调出“北京再这样搞香港,台湾就不会跟香港玩了”,如此掷地有声的批评,显见台湾的自信。
当时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也称:“从香港人上街头争取权益,证明国民党坚决反对一国两制有根本道理,特别是一国两制从来就是以消灭中华民国为前提,更不可能被台湾人民所接受。”这个绝不接受“一国两制”的表态,早就是国民党自身的基调,与如今弱如蚊声的讷讷反复“只要九二共识,不要一国两制”,甚至还有人称“不知道、不了解”的回避态度,天差地别。
“积极拒绝”到“渲染恐慌”
然而,台湾曾经的自信心,随着在亚洲四小龙经济表现退居末位、人均GDP遭韩国超越并狠狠抛离后,已逐步丧失。甚至曾经看不上的中国大陆都已“农奴翻身做地主”,拿着一叠叠的钞票、用观光客买爆甚至挤爆台湾。此种情况下,台湾民众在面对大陆与“一国两制”时,颈也硬不起来,只能从积极的“老子不会要”转向消极的“不能要”、“要了就惨了”,甚至开始渲染恐慌感,以便继续自我说服“不要”。
2014年太阳花学运,青年手持“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的标语走上街头,这赤裸裸地证明了在两岸对立数十年后,实力竟翻转至此,台湾年轻一代,甚至无奈到认为未来可能“毫无主动权地被统”。
“谁卖台,谁害台”的口号式正义在网络上弥漫,而同时,这个世界并没有停下来等台湾。台湾内部大乱斗之际,南韩与中国大陆签订自贸协议,引起科技业震动,因为台韩在部分产业高度竞争。但当时多数民意对此并无多大感触,那时的热门评论是“反正已经这样了,没差啦”。
蔡政府“经济数字抗敌”成效不显
2016年蔡英文上台,两岸僵冷的关系自此展开,然而与此同时,“太阳花青年赴陆”却开始成为新一波新闻热点。2017年、2018年,“台湾与他国签署经济协定”的愿景遥遥无期,低薪与人才外流情况依旧,于是开始有不少声音出现,“其实昔日的《两岸服贸协议》青年并不反对,反对的是黑箱程序而已,而且两岸经贸往来,本来就是寻常呀”。
2018年年底,国民党高雄市长参选人韩国瑜所卷起的“韩流”席卷全台,各地方县市首长陆续抛出“以九二共识拚经济”。但紧接着2019年年初,中共首次直白地将“两制的台湾方案”摆上台面,一时之间蔡英文“捡到枪”,藉炒作“亡国忧虑”并且坚持“捍卫台湾民主”,民调止跌回升;而国民党或是尴尬沉默,或是表态“拒绝一国两制”。
接着选举逐渐热闹,郭台铭与韩国瑜争锋,“经济牌”对决“意识形态”的氛围日渐浓厚,蔡英文政府开始打出自己执政以来的经济数字抗敌,但民调始终居于国民党韩、郭二人及柯文哲之后。
“抗中”情绪再起:另一个轮回?
直到6月中旬,因香港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而掀起的大规模“反修例”游行示威以及一连串立法与政治事件,让“抗中/惧中”情绪再度于台湾发酵,意识形态也再度超越“经济牌”。不只是国民党失血,就连原先广受青年人喜欢的白色力量柯文哲都因曾说“两岸一家亲”而被痛批。大打意识形态牌的蔡英文却如鱼得水,多次发表言论“声援香港”、拒绝“一国两制”,以“抗中斗士”之姿出现,人气大涨。
然而若回顾历史,观察者不难看到,意识形态可以一时间挑起情绪,却无法真正持久转移社会的注意力,而对大陆愈来愈弱气的反对,却会让人更加沮丧。台湾“抗中”情绪虽然被挑动,但可能仅是此前历史的另一个轮回,选举终究会过去,社会内部问题依然。“抗中”这把用了三十年的旧枪,又可以再用几次呢?留给台湾选择的时间,又究竟还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