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马哈蒂尔对华刚柔并济 大马“与龙共舞”获利

撰文: 赵观祺
出版:更新:

7月15日,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证实,由于中石油辖下公司未能完成管道工程,政府决定从相关银行户口,扣取10亿令吉(约19亿港元)款项。中国外交部就此表示,双方应藉“友好协商”以化解分歧,而中马合作关系紧密,中方坚信会继续下去。
上任一年多以来,马哈蒂尔对华交涉不乏冲突暗涌,但他每一次都可以全身而退,这在国际舞台上并不常见。

“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这句老生常谈讲了很多年,被当作东南亚国家外交的金科玉律,但“平衡外交”讲就容易,实行起上来却很难拿捏适当火候。

新加坡素来有“东盟大脑”之称,以长袖善舞而自豪,不过早几年疑因在南海问题“失言”,过于“安全靠美国”而得罪了中国,其装甲车在台湾参与年度演练后,经香港返国时被扣留,同时中国官媒亦不讳言,点名要求新加坡“反省”,之后新国总理李显龙发了很大力气,才成功修补对华关系。

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资料图片)

趁中国打“稀土牌”捞生意

国际政治瞬息万变,没有一条“金科玉律”可以死守到底,尤其是中美角力由贸易战“外溢”至其他领域,夹在中间的各国都要随机应变。先讲渔人得利一面,近月中国官媒扬言要打“稀土牌”,有可能截断美国高端产业的原料供应,其时马来西亚却趁机捞生意,宣布改变此前决定,考虑以污染受控为条件,批准澳大利亚稀土商Lynas继续于大马营运。

其实马哈蒂尔不只见缝插针,还用上借力打力的招数。事缘欧盟年初放言以保育森林为由,逐步淘汰棕梠油生物燃料,损害马来西亚的经济利益。马哈蒂尔迅速打出“中国牌”,威胁如果欧盟拟定限制措施,大马可能会取消欧洲军火公司的订单,转而从中国或其他国家购买战机。从这两个例子可见,不论中国遭受打击,抑或是作为替代选择,马来西亚都可以从中得益。

抓住舆论时机争取削成本

这样的两手把戏简单清晰,不过马哈蒂尔出手时机精确,确保中国一经审时度势,会判断与其大吵大闹,不如睁一眼闭一眼了事。

例如自去年5月胜出大选,马哈蒂尔对华重新商讨东海岸铁路项目。当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受抨击,被西方指控在沿线埋下“债务陷阱”,而涉事项目造价逾千亿,兼且在贪腐丑闻缠身的前首相纳吉布任内敲定,致使北京于舆论时机上陷于被动。两国谈判拖到今年4月,结果是项目成本削减1/3,修改路线并减少4个车站,马哈蒂尔成功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中国亦保得住旗舰项目。

马来西亚料批准澳大利亚稀土商Lynas继续营运。(资料图片)

尽可能多地采用华为技术

那些事可以讨价还价,那些事是触碰底线,马哈蒂尔同样分得很清楚。最近一年来,美国号召盟友封杀华为,指控该中国电讯业龙头涉及间谍活动,其设备安装有“后门程式”,威胁国家安全。

美国要求各国改变“现状”,马来西亚即使不答应,华府都没理由加以对付;相反如果主动迎合美国,刻意封杀华为,大马必然会招致中国报复,华府却可能“爱莫能助”。毕竟大马与美国的关系又未达“盟友”级数,在火线上自动献身是傻事,还不如借此向中国口头示好,马哈蒂尔即表明,马来西亚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没甚么可窃取的,未来会尽可能多地采用华为技术。

呼吁美国要接受中国崛起

尽管马哈蒂尔今年5月呼吁,美国不能永远自居于科技领先地位,要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但他也曾直言:“目前,从经济上说,我们偏向中国。当然,在政治上,我们不会被一个非常专制的政府制度所吸引。”准确一点说,马来西亚依然奉行“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但在马哈蒂尔领导下,大马更能把握时机以调整中国政策,同时更敢于利用战略空间争取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