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形成市场化营运机制 财政部要求中欧班列逐年降补贴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居重要地位的中欧班列(中国-欧洲国际货运列车),开行数量去年(2018年)爆发式增长,提前两年达到“年开行5000列”目标。
不过,有消息指中欧班列对政府的财政补贴依赖严重,无法形成市场化营运机制,财政部因而要求地方政府降低中欧班列补贴标准,今年严令补贴不能超过运费4成。
中国财政部从2018年开始,就要求地方政府降低中欧班列补贴标准:以全程运费为基准,2018年补贴不超过运费的50%,2019年补贴不超过40%,2020年将不超过30%。同时,财政部的指导意见以0.8美元/箱(40尺大柜)公里为运费上限。但就该指导意见的执行情况上,有地方政府官员表示,目前各地执行情况不一。
《中国经营报》报道指,大部分地区去年都有按照财政部要求执行补贴标准,但也有少部分区域为了吸引货源,表面上降低补贴,实际上通过各种名目的奖励政策,将降低的补贴又补回来。
去年开行6300列 接近之前7年总和
据了解,中欧班列是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国际货运铁路联运列车,最早源于重庆市。2009年,惠普(HP)生产基地落户重庆,谈判时提出希望打通中欧间铁路运输,用一种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的物流方式,将其产品运往欧洲。之后完成首条中欧班列“渝新欧”的路线草案,并在2011年3月19日首次开行。
在“渝新欧”的示范作用,加上“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近年得到大力发展,内地目前已有59个开行城市,运行线路达到65条。去年,中欧班列共开行6300列,比前一年增长72%,接近2011至2017年的总和。
繁荣背后严重依赖地方补贴
然而,中欧班列繁荣的背后,却是严重依赖地方政府的补贴。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通常铁路运输成本是海运的一倍以上,中欧班列开行之初,为从海运市场抢夺货源,各地政府只能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将运价压低到接近海运价格;而在“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倡议后,各地都将中欧班列当做政绩,为比拼班列开行数量,各地补贴积极性非常高,所有的中欧班列公司对补贴都有著较强的依赖。
报道又引述一名地方政府人士称,目前该省、市政府也在研究未来中欧班列如何市场化发展的问题。“大家都明白,补贴所造成的繁荣是虚假的,谁能更早形成市场化运营机制才会是真正赢家。”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