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南海与华为的抉择 习近平和任正非的性格底色

撰文: 张岩
出版:更新:

5月15日,美国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此举禁止电讯巨头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与孟晚舟事件发生后一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再次开启公关攻势,他周二(21日)接受陆媒圆桌采访,向世界说明华为对此事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
任正非在这场采访中的发言,尽显不凡政治高度。同样的话,若要说是从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政治家口中说出,同样不会有违和感。他那句“美国企业和我们是共命运的,我们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如果转换成政治话语,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历来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或“亚洲命运共同体”极为相似。这种雷同背后,或许既来自华为和中国在世界上的类似处境,亦来源于一个企业家和一个政治家在个性特征上的相通之处。

华为创办人任正非周二(21日)在华为深圳总部举行“中国媒体圆桌会”,接受国陆媒体集体采访。(资料图片)

共命运的企业和共命运的世界

外界很难分得清,是华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供应链体系,还是任正非对世界政经的宏观视野,塑造了华为开放的色彩,以及以开放为核心的认知结构。或许后者更为主要,因为任正非作为华为创始人,在这个企业最开始的路径选择中便烙印上了自己的性格特点。

在采访中,作为“美国企业和我们是共命运的,我们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这句话的一个注脚,任正非称,“我们不会排斥美国,狭隘地自我成长,还是要共同成长。”

任正非希望传媒能够区分美国企业和美国政客。(视觉中国)

爱国者的决然和超然

对于记者提出的多个针对华为的问题,任正非往往扩而大之,跳开华为自身,谈论起整个中国的科技发展以及基础教育问题。外界能感受到,这决然是一个爱国者。

但当他说“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时,这也说明他是一个超然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之上的爱国者。

当记者问到“华为绑架了全社会的爱国情绪”时,任正非断然将用不用华为产品与爱不爱国进行切割:“华为产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挂钩。”“千万不能煽起民粹主义的风。”

同样,当习近平喊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口号时,当他推动的中国军事改革塑造出一支愈来愈强大和现代化的军事力量时,当他愈来愈多谈论“人民的美好生活”时,当他凭吊甲午海战的战场或念念不忘作为中国屈辱史起点的鸦片战争时,在外界的惊疑中,中国并未走上一条狭隘民族主义甚至民粹的道路,反而愈来愈强调开放的重要性。

华为风波:英国广播公司(BBC)5月22日引述英国芯片设计商ARM的公司内部文件报道指,将暂停与华为的业务,以遵守美国的最新规例。(GettyImages)

适度的能力展示和底线思维

当然,开放并不是妥协,并不是对自身力量的无视,亦不是对改造世界格局失去热忱,一味迁就已经面临失效的世界治理局面,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式的开放,将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格局的变化融为一体。这不是颠覆,而是建设性的。因而在面对外界的打压时,无论是华为和中国,都不是无底线的忍让,而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必要的、适度的能力展示。

对于华为的技术和产品,任正非极为自信,“美国政客做这个工作可能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在最先进的领域不会有多少影响,至少5G不会影响,不仅不影响,别人两三年也不会追上我们的。”“核心部分我们完全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且是真领先世界。”

在今年1月17日的一次采访中,任正非亦曾透露,“在电子上我们已经做出最先进的芯片ARM CPU、A芯片,在光子的交换上,我们也是世界最领先的”。必要的能力展示,即使不会让对手停止打压的行为,但至少能让其明白他们将面对的不是一个“软柿子”,同时亦要掂量自己将付出的代价。

同样,在面对美国屡屡升级贸易战规模、撕毁贸易协议时,中南海早已划定底线,表达态度:“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直言,美国政客目前低估了华为的力量,华为亦能够做出与美国芯片一样的芯片。(资料图片)

为危机做好准备

面对世界上愈来愈多的不确定性,谁都愈发期待预言家的出现。有时候,明智本身就会让人变得像个预言家。当他们谈到似乎近在咫尺的危机时,旁人或许会觉得他们过于敏感了。

20年前,任正非就曾断言“华为在冬天”,而直到20年后的今天,任正非的心绪似乎仍停留在20年前的冬天。当华为喊出“站到世界最高点”的口号时,任正非便想到华为与美国迟早有一天会“山顶”相遇。为此,任正非称华为“做了一些准备”。

实际上,华为只是迅速崛起的中国与美国在更广的维度上“山顶”相遇的一个缩影,谁都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但不是所有人都在为此做准备。于是,当习近平2017年7月专门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喊出“金融维稳”的口号时,当中国雷厉风行地实施“去产能”、“去库存”时,这一系列对中国内部经济进行整顿、当时看起来似乎并非完全必要的动作,就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

一旦当中美贸易战打响,这一切的准备,便显示出更大的合理性和预见性。于是,虽然有中美贸易战的冲击,但中国并未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仍然大体坚挺,经济增长率仍在合理范围,华为亦在美国祭出釜底抽薪的一招,从芯片和作业系统上进行封堵时,能有准备已久的“备胎”及时补上。

华为创办人任正非表示,华为对于美国的封锁早有准备。(资料图片)

对着同一个“城墙口”冲锋

在采访中,任正非称“全世界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敢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投入这么多的炮击量”,这个“城墙口”就是华为30年持续的研发投入。“炮击这个‘城墙口’的‘弹药量’,现在是每年200亿美元的研发了”。

早前,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发布了全球5G标准核心必要专利数量排名,华为以1970件的专利数量再度夺冠。虽然诺基亚排在第二名,但是华为在数量上比后者多出33%。这就是华为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

对中国来说,保持“战略定力”是1949年后能够走过内外风雨的“法宝”。正是因为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发展阶段有清晰的认知,并且“与人为善”,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力求满足别国发展需求,才总能为中国漫长的崛起之路创造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遇。中南海明白,只要中国仍旧保持开放定力,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满足大多数国家要发展的需求,而不似美国那样试图搞封闭性的小圈子,美国打压中国的意图就不会真正得逞。

实际上,华为的企业文化和战略与如今的中南海在底层色彩上极为相似。这说明,华为在资讯产业链中的崛起,与中国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崛起一样,具有某些底层认知上的共通性,两者在各自群体中的脱颖而出,具有相似的逻辑。

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两个实体的领导者相似的性格色彩,以及这种性格特点对各自发展路径的选择和型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