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媒称中欧峰会联合声明或难产 环时:不影响中欧合作发展趋势
新一届中欧峰会将于周二(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但有欧洲传媒报道,中欧双方外交官员对声明中不少内容难达共识,联合声明或难产。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周一(8日)发表社论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日启程前往欧洲访问,并将参与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在这两大会晤举行之前,欧媒披露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难产的消息,是想要借此炒作中欧分歧,给双方合作泼冷水。
文章指出,习近平刚刚访问过欧洲并取得一系列成果,中欧领导人会晤只是延续习近平访欧成果,不太可能有别的意外。2016年、2017年双方会晤没有联合声明,但中欧合作发展的大趋势并无受到影响。
文章指,中欧领导人会晤是年度机制,双方2016年、2017年的会晤都未能发表联合声明,即便这次亦无联合声明,并不意味着双方合作出现大问题,而是双方都有各自都不想让步的地方,例如欧媒称欧方希望在声明中提及新疆问题,这被中方拒绝是很正常的事。
文章认为,中欧存在分歧不足为奇,但双方关系的主流是不断扩大合作,而不是纠结于分歧。欧洲舆论喜欢自以为是地炒作中欧纠纷,这反映了欧洲人的一些真实情绪,但夸大了这些情绪对中欧关系的实际影响力。
文中进一步分析欧洲人近年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的心理动向,指他们有些畏惧与中国竞争,担心其经济和技术渐失优势;在对美和对华关系上犹豫、摇摆;双方政治和意识形态纠纷无法调和,人权等分歧成为欧洲各国“操心经济和民生的政府”与“吃意识形态饭的一些力量”间的意见矛盾;欧盟扩大后东西欧发展有落差,却怪罪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机制,认为是中国破坏了欧盟的团结。
指欧盟对华愈加防范保守
文章强调,上述不利因素对中欧加强合作的实际负面影响有限,中欧双方彼此合作总体遵循了务实的逻辑,并形成了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的大共识,今后双方拥有更加充分的纠纷化解条件。
文章最后指,欧洲认为中国市场不够开放、知识产权保护不严等,但中国今年两会上通过了《外商投资法》。尽管欧洲一些舆论与美方一同宣扬新法“不够彻底”,但中欧解决投资和知识产权纠纷确实有了新基础。相较于中国愈来愈开放,欧盟则有对华愈来愈防范和保守的苗头,这是双方扩大合作的消极因素,欧盟需要自我反思,中方亦应对它有所触动。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