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与荷里活差距仍大 票房成功因观众宽容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由吴京与吴孟达等主演、改编自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同名电影《流浪地球》,早前在大年初一(2月5日)于国内开画即引爆热潮,票房至今(25日)已突破43.5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中国历来第二最卖座电影,目标更指向《战狼II》56亿的纪录。《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今日在美国曼哈顿举办影迷见面会时表示,虽然该片取得大成功,但中国科幻电影和荷里活仍有很大差距,票房上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观众的宽容;他又强调,现在的科幻片和国家对应的,只有国家的航天工业够强大,拍出的科幻片才能更被观众信任。

郭帆在美国出席流浪地球路演。他直言,中国科幻片与荷里活差距仍大,票房成功因观众宽容。(微博)
+1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和制片人龚格尔24日在曼哈顿举办影迷见面会。虽然该片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但郭帆表示,中国科幻电影在制作上与荷里活仍有25年到30年的差距,在特效制作方面也有10年左右的差距,跟顶级科幻片导演基斯杜化路兰(Christopher Nolan)和占士金马伦(James Cameron)相比恐怕有100年的差距,“这部电影在客观上有很多不足,之所以票房上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观众的宽容”。

他又说,能写出“西游记”的中国人从来不缺想像力,但拍摄科幻电影缺乏的是制作电影的技术和经验,“我们没有荷里活的特效技术,电影很多镜头都靠人工完成;例如在空间站的一个镜头,吴京面前有100多块屏幕,按荷里活的制作完全可以使用特效,但我们只好用100多块真屏幕,后端连接100多个笔记本电脑控制,全人工操作。”

《流浪地球》成为贺岁档票房神话,有内地影评网站分析其最终有望突破50亿人民币票房,甚至挑战《战狼2》的中国票房记录。(资料图片)

科幻片与国家航天工业对应

郭帆直言,“流浪地球”只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开始,因此电影的受众主要还是中国观众,在北美上映并不代表“走出去”。他表示,现在的科幻片和国家是一一对应的,只有国家的航天工业够强大,拍出的科幻片才能更被观众信任;等到中国的电影工业不断提升后,做出全球视角的科幻电影,那时才能称得上中国科幻片走向世界。

郭帆续指,如果刘慈欣能继续授予版权,未来可能会推出“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希望这次的成功能让更多观众喜欢科幻片,也让更多投资人投资科幻片,给更多科幻片导演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