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贫困县举债斥资6200万建古城门 遭住建部狠批“搞形象工程”
甘肃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按:人均年收入少于2300元人民币),最近被住建部通报批评盲目立项、搞“形象工程”,举债斥资6200万(人民币,下同)建造仿古城门等建筑物,没有将财力优先用于民生改善。通报发出后,当地政府立即宣布实施整改,全部停建未开建工程,又声称会“深刻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住建部日前发出《关于甘肃省榆中县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和陕西省韩城市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有关问题的通报》(下简称《通报》),指甘肃榆中县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存在脱离实际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问题。
通报称,榆中县在公路建设两座高达28米、宽达145米的秦汉仿古城门、一座大型雕塑以及两个远离居住区的景观广场,投入资金6200万元,平均造价达3425元/平方米。通报批评,榆中县属于“国家贫困县”,却没有将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民生改善,而是举债在城市出入口“造景”、“造门”,是盲目立项、搞“形象工程”,要求当地及时整改,杜绝此类问题再度发生。
“秦汉风格”大兴土木改造县城
通报发出后,榆中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宣布整改落实措施,强调会以“最稳妥有效的方式”做好整改工作。榆中县委县政府表示,将停建未建项目;针对已建成的县城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完善功能,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效益;深刻汲取经验教训,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著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
资料显示,榆中县是兰州市下属的一个县,2017年GDP约104.78亿元,属“国家级贫困县”之一。2016年,榆中县以公元前214年蒙恬北斥匈奴拓疆扩域设榆中县为据,将县城风貌定位为“秦汉风格”。之后,官方从南北城门开始,按“秦汉风格”大兴土木改造县城。此次通报提及的秦汉仿古城门分为南北两座,分别于2017年6月和5月完成主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