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张维迎:一味强调中国模式对内自毁前程 对外导致对抗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10月22日发布,内地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张维迎14日以《理解世界与中国经济》为题,在该院MBA/EMBA学员讲座发表演说,批评一味强调“中国模式论”是对内“自毁前程”,对外则“导致对抗”。他更不点名指责部份中外经济学家“错误解读”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与中国面临“不友好的国际环境”不无关系。
张维迎过去曾就国家在经济发中角色,多次与另一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公开辩论。林毅夫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根本问题在于“消除贫困”和“启动发展”,政府角色于此至关重要,并非西方经济学不断强调“增长”所能涵盖。

经济学家张维迎。(新华社)

张维迎指人权、种族平等和先进帮助后进为西方三大价值观。其中就“先进帮助后进”,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因此受益良多,例如获世界银行大力资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如今特朗普政府对赵提出“对等”要求,也是基于中国之发展阶段的变化,争议焦点为中国是否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模式著重政府、国企及产业政策

对于过去40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张维迎总结有两种解释,按其定义如下:

中国模式论: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独特的中国模式,即强有力的政府、体量庞大的国有企业和英明的产业政策

普世模式论:中国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基于市场的力量、以创造力和冒险力为代表的企业家精神,中国还利用西方发达国家过去300年间所积累的技术。后发优势意味著,中国可以享用别人曾花费巨大代价实验所得技术成果。

林毅夫表示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现象。(视觉中国)

指近40年市场化指数与GDP增长呈正关系

接下来张维迎驳斥“中国模式论”,他根据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市场化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指不管是近10年还是近40年,市场化指数的“变化”都与GDP增长率呈正关系,亦与创新能力呈正关系:

无论用企业数量、就业人数,还是工业资产,平均而言,国有部门比重越大的地区,创新能力越低;私有和外企比重越大的地区,创新能力越高。

担忧改革前功尽弃、经济陷入停滞

他进而指出,“中国模式论”严重不符合事实。中国过去40年的高增长,来自于市场化、企业家精神和西方300年的技术积累,而不是所谓的“中国模式”。他认为“错误解读”导致严重后果:

第一,对内误导自己,自毁前程。一味强调独特的中国模式,对内就会走向强化国有企业、扩大政府权力、依赖产业政策的道路,导致改革进程逆转,改革大业前功尽弃,经济最终将陷入停滞。

第二,对外误导世界,导致对抗。“中国模式论”将中国树立为西方视角下之令人惊慌的异类,必须导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冲突……在西方人看来,所谓“中国模式”,就是“国家资本主义”,与公平贸易和世界和平不相容,绝不能任其畅通无阻、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