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经济50人“论剑”:专家学者吁改革坚持市场化法制化

撰文: 赵观祺
出版:更新: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转型任务艰巨,今年又逢美国发起贸易战,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陡然增大,与此同时,国企在近年不断做大做强,民企却步履维艰,让不少人担忧“国进民退”,甚至有人怀疑中国要倒退到计划经济时代。

在这一大背景下,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在会上,政府、产业、学界三方“大佬”云集,刘鹤、楼继伟、吴敬琏、易纲等重要人物均有出席。出席者们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探讨,不少发言颇为直白。许多与会者呼吁国家坚持市场化、法制化方向,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及改革方向,不少与会专家都有发言。

吴敬琏在发言中就强调,中国改革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他认为中国现在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所以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没有到位,主要还是靠大量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大量投资造成高杆率过高和债务风险,增大系统性风险。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效率,而效率能否提高归根结底要靠改革。

吴敬琏表示,大量投资造成高杆率过高和债务风险。(网络图片)

政府官员揣摩上意、追求“政治正确”,行事“一刀切”的问题由来已久,而具体到经济改革中,往往表现为变“改革”为“运动”,以指令代替市场,不少与会者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会议上重点讲供给侧改革。他批评称,为了“去产能”就给各省下指标,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关停并转升”的措施,真正的改革做法不多。

近来中国许多城市出台各种政策争夺人才,引人注目,而另一方面,北京去年清理“低端人口”的举动也引来无数批评。楼继伟子会上指,最近“个别地方走了相反方向”,他表示经济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人力资源,清理“低端人口”、抢夺高端人才使得劳动力成本提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在发言中提到了特惠模式,他指出各级政府出于政绩等考虑,将大量资源提供给部分企业,结果导致不公平和低效,他认为中国需要建立一种“普惠”制度。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了会议。(网络图片)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具体提到了资金运用歧视的问题,他说:“很多金融机构用所谓的政治正确、政治安全代替市场规律、金融规律,导致资金配置效率越来越低下”。他表示,长期应该逐步淡化并取消国企、民企、外企的所有制分类,按照中共十九大要求,凡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在法律上要一视同仁,政策上要平等对待。

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非常直白的表示,搞混改的目的不应该是让国企去把民营企业给吃掉,他强调这不是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初衷,国企应该手下留情。

当日亦有专家提及当前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及中非合作论坛的时下热点。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就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是人类史上一个难得的实验,中国经济学家须在这场实验中总结经验,发展理论;此外,中国经济学家还须放宽视野,应考虑如何给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于1998年6月成立,定位为非官方、公益性学术组织,创办者之一就是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论坛宗旨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献策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