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敏感】德话剧《人民公敌》遭禁 此前曾有观众“借题发挥”

撰文: 姜庚宇
出版:更新:

德国剧团演出的话剧《人民公敌》日前在北京公演,首演当日有观众在与剧中演员互动时,借机抒发对当前政治的不满,令北京随后几场演出的相关情节遭紧急删除。此剧原计划在南京的演出也因此遭取消。

德国话剧《人民公敌》曾在全球巡演。(网上图片)

陆媒《新京报》周三(12日)报道称,德国邵宾纳剧院(Schaubühne Berlin)的话剧《人民公敌》(An Enemy of the People)原定于9月13、14日在南京的江苏大剧院上演,但自周一(10日)起就已无法购票。

当地票务中心对此解释称,《人民公敌》因“舞台技术原因”停演,所以无法购票。但邵宾纳剧院执行总监费特(Tobias Veit)日前表示,此前在北京演出期间,有观众在与演员互动时说了非常敏感的话。据悉,现场有观众喊“我们希望有言论自由”,“因为中国的媒体也不讲真话”,“因为我们政府一样不负责任”,甚至还有人说“这里也有人被消灭”。

据悉,《人民公敌》9月6至7日在位于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演出,首演后,剧院官员便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剧团删掉所有演员与观众对话的部分。消息称,观众在《人民公敌》互动环节所说的话较敏感,是停演的主要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人民公敌》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Ibsen)创作于1882年的名剧,讲述一名医生发现环境污染,决定将真相刊登于报纸上,但却遭到自己的弟弟、当地市政府、记者与出版商的百般阻扰的故事。

自2012年起,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展开易卜生《人民公敌》的世界巡演,先后到墨尔本、圣保罗、伦敦、首尔、新加坡等地演出。邵宾纳剧院的版本特色是在演出中邀请观众与演员对话,让观众表明自己立场,是否支持剧中主角将水源污染的真相公诸于世。剧院执行总监 Tobias Veit 强调,此前每一次表演都会有演员与观众对话的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