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一年多过去为何发展缓慢? 专家:经济下行缺乏地利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一年多过去了,雄安新区这个千年大计似乎不像大家想像中进展那么快,大规模建设也还未启动。
上月22日,雄安新区规划设计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在一个论坛上发表报告,为雄安新区发展提供新的解读视野。尹稚解释,近两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行,近十年来并不鼓励体制机制上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以及雄安新区当地缺乏地利,都是其发展相对较慢的原因。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指出,深圳、上海浦东崛起时,正是中国经济的国际形势最好的时代,也是内部体制机制最为活跃的时代。但是近两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一直在下行,传统上所依赖的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基本上已经全面走下坡,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开打以后。这个情况还会进一步的严峻。此外,跟当年相比,国家也好,基层民众也好,对环境质量的诉求也是水涨船高,体制机制的格局特别在近十年来,相对来讲是比较压抑的,并不鼓励体制机制上的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甚至不鼓励政府的担当,直到早前中央发了话才看到一些好转的趋势。
尹稚表示,雄安跟从前的那些大型新城新区来比的话,并不是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最好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两年过去了,到现在为止还一锹土没动,因为很多事情还没想明白,不想因为匆忙的决策而造成更为巨大的浪费。在这样一个逆势而上的大形势下建设雄安,恐怕不可能几个月动工,几年就要完成。雄安的建设周期和真正形成人气聚集,经济活动聚集的成熟的城市新区的过程,比一般的国家新区要更为漫长。
雄安缺乏地利 交通洪涝等问题需时解决
雄安建设进展比想像中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地本身的条件比较差。从交通上来讲这块土地并不在以往规划的国家级的大型交通网络的节点上。所有大国铁的运营网络的调整,高速公路的体系的调整,以及跟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之间的大运量交通的联系的建立,很多是要另辟新径的,要有全新的选址、全新的技术工程的建设,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白洋淀位于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在洪涝下易发灾害,洪涝问题影响了雄安的发展建设。雄安位处低洼,低常年洪水位8到9米,一百平方公里的新城绝大部分的土地都需要大量的工程处理后才能够变得更加安全。要解决雄安的防洪问题和水涝问题,也不是修个防洪堤这么简单,当中涉及到白洋淀整体水系。而水系和海河水系是连在一起的,要改善情况的话要与大型水利工程统一协调,才能够长期解决白洋淀在洪涝下有易发灾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需要时间的。
再者,河北省的行政区划是比较小的,这也是这个地区的不利条件。拿全国地图一比就知道,河北省的行政区划是全国所有的行政区划里面以乡为单位,以县为单位最小的,河北是一个密密麻麻的芝麻烧饼。要在这里边想腾出一块相对比较完整的土地,来建一个新城,涉及大规模的拆迁安置过程,少则涉及十几万人,多则三十几万人。
尹稚称,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那效果就是在垃圾堆里盖了一个豪宅,不会实现中央对这个新城提出来的一系列的高标准。所以总体上来讲,雄安的建设确实不会像大家想像的那么快。从建设时序上来讲,雄安也不会像原来中国建设新城那样,打个格子,把土地出让了,然后大家就蜂拥而上,几年之内可以建设几十平方公里。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