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9】哈佛学者孟迪斯:六四在中国历史洪流中只是一个剪影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六四”事件踏入29周年,《多维新闻》为此推出系列专访,邀请当年的学生领袖,参与者、旁观者等,探讨中共始终惧怕面对这段历史的原因,以及他们如何回首看待这场曾经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孟迪斯(Patrick Mendis)在访问中表示,“六四事件”放到中国历史的洪流中只是一个剪影,北京希望通过“先经济后政治”的路径,逐步让人民得到自由。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孟迪斯(Patrick Mendis)在访问中表示,“六四事件”放到中国历史的洪流中只是一个剪影。(资料图片)

孟迪斯为美国前外交官,曾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著有《和平的战争》、《商业之道》等。他在受访时表示,在更加宏大的中国历史背景下,“六四事件”只是历史的一个剪影,即便在西方媒体的视角下,也不过如此。而且,不能否认的是,其他国家也发生过类似的,甚至比“六四事件”更具违和感的历史片段。

29年来,“六四事件”不断地被解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和解读。孟迪斯认为今天重提六四的真实意义在于世界各地的人都向往自由:在政治领域方面,希望从压迫中解脱;在经济领域方面,希望逃离贫困的束缚。

“六四事件”是推进中国历史变革的前哨

孟迪斯进一步分析称,北京正聚焦于经济领域,即将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将其他方面的自由滞后处理,如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及人身自由。在这个层面,“六四事件”是推进中国历史变革的前哨。

“六四事件”几乎可以视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为显要的“里程碑”之一。对中国国内来说,它不仅导致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及其支持者的下台,而且一度动摇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从国际社会来说,西方普遍将其视为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一部分,它终结了19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甜蜜期,导致迄今为止未彻底消除的制裁。不过,近年中国政经地位的迅速提升,正在让六四事件看起来更像是民主理想激起的绚烂浪花或者说泡影,它的意义或者说价值正在重新被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