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努力”?内地付费自习室成青年逃避压力新据点
近年来,付费自习室在内地多地悄然兴起,成为内地年轻人准备“考公”“考编”“考研”的热门选择。然而,这些提供安静学习环境的空间,除了满足学习需求外,也成为一些人逃避压力、表演性学习的场所。
《新华社》旗下媒体“半月谈”等大陆媒体近日刊文讨论内地青年躲在付费自习室的现象。根据《2023-2024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2022年中国付费自习室用户规模达755万,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千万人。半月谈记者走访山西省太原、大同、吕梁等地近20家自习室发现,这些自习室已从一二线城市下沉至市县级地区,吸引了大量备考青年。
根据查访,自习室多由居民楼改建而成,每位用户的空间不足一平方米,配备台灯、插座和储物柜,并设静音区和朗读区,以出租座位的模式运营。部分自习室的座位甚至“一座难求”。例如太原市“拾光自习室”,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100多个座位几乎每天爆满,有些热门座位一天能换三个人。”
在太原市,多数自习室包月价格约人民币500元,对于没有稳定收入的待业青年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然而,许多人仍愿意花费这笔钱来“倒逼自己学习”。一位2022年毕业的青年小曹表示:“在家学不下去,图书馆又不能出声背书,自习室更适合全力备考。”
另一位从北京辞职回乡考公的小赵则认为,付费自习室提供了安静且专注的环境,“花点钱反而能让自己更有学习动力。”
报道指出,虽然付费自习室为不少青年提供了高效学习的场所,但也有不少人陷入“表演性学习”的困境。所谓表演性学习,指的是营造“我正在努力”的表象,实际上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只是借此逃避压力和现实。
一名在自习室备考的小李直言,他每天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早上摆设好学习工具,学十几分钟后就开始选午餐,吃饭、休息、再重复这样的循环。”
此外,有人将自习室视为逃避家庭压力的“避风港”。大同市的小达已经考研失败三次,他坦言在自习室能远离父母的催促,但长期与社会脱节,也让他感到迷茫和孤独。“看到别人在玩,我也心安理得地玩了起来。”
山西大学专家指出,“表演性学习”是青年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短期内或能带来安慰,但长期下去将损害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