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富啃、贫有贫啃” 内地农村年轻人“啃老”依赖加剧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随著中国乡村经济变迁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一些农村家庭出现了年轻人依赖父母资助生活的“啃老”现象。《新华社》旗下《半月谈》近日报道,在部分农村地区,不少20岁至40岁的年轻人工作多年仍无法自给自足,不仅结婚生子时依赖父母资助,甚至婚后抚养孩子的费用也由老人承担。这一趋势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蔓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年轻人无论贫富都“啃老”

《半月谈》4日刊出题为《富有富啃、穷有穷啃,婚前婚后都啃 部分农村啃老现象观察》调查报道,经记者走访中部及西北地区发现,在农村,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许多年轻人都存在“啃老”的现象。对于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年轻人而言,父母甚至为其购房买车提供全额资助;而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父母则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帮助儿孙,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养老积蓄来贴补子女生活开支。

一位61岁的受访者王超(化名)表示,他的家庭条件较好,已经给儿子在城市里全款买了房和车,但仍然需要时常提供经济支持。他无奈地说:“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的家庭,儿女都存在啃老的情况,富有富啃,贫有贫啃,婚前婚后都需要父母帮助。”这种无法自立的状况对家庭经济压力和家庭观念形成了双重挑战。

现代习惯把不工作、在家靠父母养的小孩称为“啃老族”,其父母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养老积蓄来贴补子女生活开支。(Canva)

啃“金钱”与“时间”

除了经济上的依赖,不少农村青年在外务工后,将子女交由父母抚养,形成了另一种“啃老”模式,即“啃时间”。许多父母不仅要照顾孙辈的日常生活起居,还得承担相应的花费。中部地区35岁的韩飞和妻子长年在外打工,两人育有一双儿女,均由祖父母抚养。韩飞表示,他和妻子一年仅能回家两次,日常开销和抚养费用大多由父母承担。他坦言:“孩子从小到大都是父母帮忙照料,我们真的没有办法。”

“就应该”与“不得已”

对于一些年轻人而言,啃老似乎成了“理所当然”。消费主义的影响加深,攀比风气盛行,一些农村青年不断追求高端生活,购买昂贵商品,将这些超出能力范围的花销推给父母承担。受访的王超提到,身边很多年轻人即便经济能力有限,也要买最新款手机或名牌车,这种“顾面子”的消费习惯让父母的经济负担更沉重。他无奈地表示:“买手机非要买苹果的,买车也挑贵的,就为了让人看得起。”

但也有年轻人坦言自己是“不得已”啃老。房价、彩礼等高昂的开支成为许多农村家庭的巨大压力。随著农村地区的婚嫁行情持续攀升,结婚所需的房产和彩礼等费用让许多年轻人无力承担,只能依赖父母。山西24岁的宁博(化名)打工多年却依旧无法存下积蓄,结婚时的房贷和彩礼高达人民币40万元,全由父母支付。他无奈地表示:“在外打工消费高,很难存到钱,养孩子更不敢想。”

内地网上曾流传“中国彩礼地图”,各地结婚女方收取的礼金高低不一。(观察者网)

应多方措施助力年轻人自立

报道援引专家说法指出,随著城市化推进和生活成本提高,农村年轻人的经济压力确实加大,但“啃老”问题的背后还有其他深层原因。中国快速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给农村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同时也对传统的家庭责任观造成冲击。受访专家认为,要解决农村啃老现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包括提供更多公共资源保障,帮助农村年轻人减轻婚姻、教育和生活方面的负担。

基层干部建议,政府可以加快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让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能够安居乐业,同时通过整治高价彩礼等问题,降低婚姻成本。此外,通过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加强正向价值引导,使年轻人重拾自立自强的信念,从思想上减少啃老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