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精兵简政:事业单位全面转企 约10万人受影响变“合同工”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为应对地方财政压力和经济下行,内地多省市正在推行精兵简政,著力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近日,山东省宣布启动省属事业单位全面改革,这项改革涉及约10万名事业编制人员,将彻底打破长期以来被视为“铁饭碗”的事业编制模式。

根据山东省人社厅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改革后的企业将收回所有事业编制,原工作人员将从省编办的实名制名单中剔除,并与新成立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正式成为企业员工,也就是“合同工”。

这一变革标志著内地公务体系的重大转型。长期以来,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国企编制被视为最稳定的工作岗位,一旦入编,员工通常享有稳定的收入和福利保障,不易被辞退。因此,这些编制职位成为众多求职者的追求目标。然而,随著经济增长放缓和地方财政压力增大,这些“铁饭碗”也面临著被打破的挑战。

在内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工作都被称为体制内工作;近十多年来,体制热一直“高烧不退”。(新华社)

根据官方说法,山东省的改革旨在解决原事业单位人员的去留问题,并透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改革后,原事业编制人员将不再享有事业编制所带来的稳定保障,但他们也将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挑战。这一过程中的变革不仅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能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尽管这一改革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和焦虑,但也为原事业编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未来,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市场需求,在企业中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位,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其他省市如河南、黑龙江、湖南、湖北、云南、安徽、内蒙古等地,也已陆续启动类似的精兵简政举措。例如,河南省在今年4月开始事业机构改革,要求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推动改革,旨在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益。这些举措显示出,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应对当前经济挑战,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