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大立取代大破 台学者:象征“习式改革”完成铺陈

撰文: 陈郑为
出版:更新:

中共第20届三中全会18日闭幕,官媒《新华社》随即公布会议公报。公报本身并未列出改革各项细节,但提到这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台湾学者分析,今届三中全会关切面向广泛,对安全议题的重视非常高,不单单聚焦经济议题,而是筹谋未来五年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署,同时挥别历次三中都从1978年邓小平改革开放谈起,象征“习式改革”已完成铺陈。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19日举行“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座谈会,多名与会学者纷纷提出对今届三中不同见解。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开场点明,今届三中有三大特点,包含开会时间最晚、酝酿时间、铺垫时间最长,以及议题面向最广。张五岳指出,过往三中聚焦经济议题,今届三中则囊括文化、外交、依法治国、党建,甚至环保议题等,“是挑战相当大的三中全会”。

公报高举安全、筹谋顶层设计与战略布署

张五岳表示,根据五千多字的公报,最大不同处是历次三中都从邓小平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谈起,今次不谈过去改革开放以来,而是聚焦过去十年来习近平的主政阶段,锁定在二十大主轴“中国式现代化”。张五岳解释,过去三中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更长远的战略机遇期,但囿于现在国际环境情势不同,致现在三中不只聚焦经济,进一步以筹谋未来五年至2029年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署等。

张五岳指出,这次三中全会重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不再完全以经济建设为最主要中心,而是涉及到各面向问题,并把2029年及包括中国式现代化都提出相关时程。(陈郑为/摄)

对此,与会学者多持相同看法,政大东亚所特聘教授兼国关中心主任寇健文表示,今届三中延续二十大政治报告主轴,且透过公报了解到,北京对安全议题的重视非常高,这与中共对未来国际环境认知充满挑战有关。

7月19日,台湾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举行“解析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座谈会,由国关中心主任寇健文主持。(陈郑为/摄)

进一步市场深化改革是“习式改革”

政大国关中心助理研究员曾伟峰同步认为,根据公报释出资讯,看不出今届三中有太多意外之处,但结论明确,象征“习式改革”已经完成铺陈。曾伟峰强调,过去三中公报都还有很多邓小平、江泽民与胡锦涛的影子,也有很多关于市场的论述,但今届三中闭幕的现在与之后,可以很直白认定将是“习近平式改革”为主,基准点是新时代的改革开放。

政策方针方面,曾伟峰分析,今届三中除了延续十八届三中全面深化改革文件、二十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外,“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定透露了相关主题、原则等元素,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原则诸如习近平过去十年来提出的人民中心、制度创新、全过程民主等。

曾伟峰认为,接下来所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习式改革”。(陈郑为/摄)

曾伟峰举例,中共18届三中说要把市场放在资源配置决定性的位置,今届则要建立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辅以过去几年来,市场趋弱,安全与监管增强,研判今后国家管制面不会宽松。

“20届三中的重点是大立,不在大破”,曾伟峰认为, 从时间点来看,18届三中全会象征大破,实践改革目标是2020年,给了七年时间,改革目标要在重要理念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20届三中则是要大立建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且只给五年的时间,要在2029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而非18届三中所述要取得关键性成果而已。

陈德升认为,公报在深化改革的段落,马上提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提醒“市场是很敏锐的,如果被政治或安全概念破坏,会否对市场产生一种伤害”。(陈郑为/摄)

政大国关中心研究员陈德升则认为,公报主轴“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关注重点,外界可以从公报中看到北京对西方观点、理念和文化还是比较排斥,而在建构来自中共领导甚至党利益的体系来维护政权的功能意义层面来说,依旧还是比较鲜明。

最后,张五岳总结强调,外界总喜欢用过去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经济问题,但问题是现在北京的认知已经不同,已然是用新一套方式应对,有无成效是另一回事,唯外界不应再用过去逻辑方式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