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口腔白斑等如生痱滋? 港大推口腔癌预测平台公众免费使用
每当发现口腔出现白斑,不少人只会以为自己长痱滋而未有理会。然而,如果这些“痱滋”长期未有好转,随时是口腔癌先兆!
港大团队近日联同澳州学者研发出人工智能平台,患者输入资料后,可预测到他们20年内的口腔癌病变风险,准确度超过八成,目前已开放予医护人员和公众免费使用。
口腔癌半数患者难存活5年
口腔癌是一种颇常见的癌症,影响头颈部位。大约五成的口腔癌患者存活不超过5年,主要是发现时已属较后期,需要复杂的治疗方案,癌细胞亦有可能已扩散到其他部位。
口腔癌初起的表征很多时是口腔内一些白斑,临床诊断为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 OL) 和口腔类扁平苔藓黏膜炎(oral lichenoid mucositis OLM)。这些白斑可能在出现一段长时间后才被确诊口腔癌,所以能尽早发现并持续监察,防止它们恶化发展至为重要。
对于上述两者转化为癌症的风险,目前全球的风险比率由0.4%至40.8%不等,因此要得知那些白斑最终会演变成口腔癌,临床上是极大的挑战。病人一般需要定期覆诊和接受多次切片检查,持续监察多年,令患者感到疲惫甚至拒绝覆诊。因此,若能因应个别病人的状况,预测其演化成癌症的风险,将有助医疗人员为病人制定特定的医疗策略和跟进方式。
▼同场加映,其他口腔癌先兆症状:(按图看清👇👇👇)
相关文章:口腔癌|吞咽困难嘴巴擘唔大7癌前病变警号 突然不敢吃辣要小心
英国测试准确率达82% 本港测试准确率达95%
针对以上情况,香港大学(港大)牙医学院、李嘉诚医学院,玛丽医院病理部,以及昆士兰詹姆士库克大学医学与牙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共同研发了一个网上平台,在输入相关资料后,能针对患有OL或OLM的病人,预测他们的口腔癌病变风险,预测期长达20年之久。网上平台开放给医护人员和公众免费使用。
研究团队采用“DeepSurv”人工智能演算法,此演算法预测癌症病变的表现优异,经一连串的验证练习后,能根据病人的一般个人统计资料、临床和病理数据,以及治疗资料等准确预测病人罹患的风险。
研究中透过验证香港716名病人数据,“DeepSurv”正确预测95%病人的癌症风险水平,已具可转化作实际临床应用的标准;透过验证英国纽卡素泰恩382名病人数据,平台正确预测82%病人的风险水平,表明其对不同的人口也具实用性。
研究结果目前已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s》发表,团队期望这人工智能工具有助改善口腔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利用开放平台,医护人员可为高危患者制订监测时间表和治疗策略,对资源有限的医院,有助其确定处理病患的优先次序。
▼同场加映,正确使用漱口水须知:(按图看清👇👇👇)
相关文章:【漱口水】增口腔癌风险?刷牙后即用就错!正确用漱口水5大须知
平台使用者需适时更新数据
使用平台预测病变风险,需输入26项有关病人的个人背景资料、病症的临床和病理描述,以及接受的治疗等。就每个个案的风险评估,平台会呈现一条曲线,展示每个时间点预测的风险级别。而当患者达到一定的风险水平时,医护人员可开始加密对患者的监察。
除了医护人员,OL/ OLM患者使用平台可了解自己的病情趋势,这有助提高风险意识,鼓励他们定期覆诊,并在有需要决定是否做切片组织等进一步检查时,得以参考。
而预测的风险水平,从输入资讯日起计17年内维持准确度。值得注意的是,预测的风险曲线会随著输入数据的转变而有所变化,例如吸烟和饮酒状况、受影响的口腔部位、接受的治疗、复发情况以及治疗监测期间口腔上皮变异的程度等,因此输入数据需适时更新。
据率领团队的港大牙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副教授苏宇雄认为,虽然验证练习的成果显示平台非常可靠,但仍有需要再进一步优化发展,特别是癌症确诊前涉及很多生物分子层面上的转变,故计划加入OL和OLM演变成癌症的过程中相关分子生物标记的讯息,以提高风险估计的精准度,再评估其临床成效,以及经临床试验了解其对OL和OLM护理的影响。
“DeepSurv” 免费平台:
▼同场加映,口腔癌与HPV关系:(按图看清👇👇👇)
相关文章:【癌症】HPV易经性接触感染口腔癌!4大症状痱滋持续周边硬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