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巴士服务如何从无到有? 香港经验助公共交通发展

撰文: 当代中国
出版:更新:

深圳如今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尤其地铁规划完善,几乎所有地方都可以直达。
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此处的公共交通很大程度上依赖巴士,并且从一河之隔的香港吸收不少经验。

深圳巴士从无到有 初期服务香港探亲旅客

深圳第一条巴士线路在1975年开通,从宝安县深圳镇的侨社开往东门汽车站。(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当代中国授权)

要了解深圳巴士的故事,就要从1975年12月开始讲起。

彼时,“宝安县深圳镇公共汽车公司”成立,是深圳最早的公共汽车公司。

在开办初期,其仅有2辆车、12名员工、1条从侨社汽车站至东门的线路,服务对象大多是从香港来内地探亲的旅客。

深圳建市后,宝安县深圳镇公共汽车公司改制为市属国有企业,并改名为深圳市公共汽车公司(公汽公司)。

“招手即停”中巴车成深圳人集体回忆

已经很少见的中巴车,是老一辈深圳人的集体回忆。(网上图片)

大家还记得深圳“招手停”的中巴车(类似香港的小巴)吗?在1980年代初期,中巴大多是深圳周边城镇的运输工具。

改革开放以后,深圳常住人口激增,匮乏的公共交通难以满足需求。

时任市委书记李灏到香港考察,发现中巴是香港人出行的重要补充,遂借鉴香港公共交通的发展经验,在1989年首次开放中巴市场。

“招手停”就是老一辈深圳人对于中巴最深刻的集体回忆。

采取承包模式市场化营运的中巴,在1990年代的深圳快速发展,短短5年间就有超过130条路线,合共近4,000辆车投入服务。

但方便的同时亦衍生问题,部分不守规的中巴为争抢乘客而超速驾驶,冲红灯、超载等问题亦愈发严重,还有车辆保养差劣,存在安全隐患。

深圳最终在2006年6月正式取消中巴车取缔。

中巴可说是深圳巴士发展的创新,也是一个缩影。

香港经验推动深圳巴士发展

香港九巴是深圳巴士集团的战略投资者。(网上图片)

香港经验一直为深圳公共交通发展作出贡献,2004年,香港九龙巴士控股有限公司被引入作为战略投资者,中外合资的股份制公司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随后的2007年,深圳巴士的发展迎来重大改革,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西部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全市几乎所有巴士路线都集中由这3间企业经营,确立多模式、一体化、高品质的深圳巴士服务层次体系。

2010年,政府首次提出要打造“公交都市”。透过科技创新,深圳巴士正致力构建供需精准、绿色清洁、出行便捷的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45年,充分吸收香港经验的深圳巴士持续发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从1条线路发展如今近900条线路,深圳巴士不仅承载行色匆匆的乘客,更是承载一个城市永不停步的奋斗梦。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深圳特区45年|市花簕杜鹃 为何“很像深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