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建筑中的彩色装饰 一眼看遍四季“满洲窗”不是来自满洲?

撰文: 当代中国
出版:更新: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对园林建筑而言,窗便是建筑之眼。
在传统岭南园林建筑中,原来有一种独具特色的窗,从这扇窗望出去,能看到流光溢彩的梦幻光景,一眼便能看遍四季,它便是“满洲窗”。

岭南建筑装饰“满洲窗” 不是来自满洲?

平时到教堂参观,雕刻精美的彩绘玻璃总是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透过不同颜色的切割玻璃和外部光线的结合,映照出玻璃上的各种图案,美轮美奂。

而岭南园林建筑中的满洲窗,无论是外形还是应用概念都非常相似。

满洲窗,其实是民间俗称,这种工艺的正式名称为套色蚀刻玻璃,又名玻璃镜画,在晚清至民国期间尤为常见,是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

广州余荫山房满洲窗装饰。(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佛山清晖园满洲窗装饰。(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佛山祖庙满洲窗装饰。(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关于满洲窗的由来,坊间的人认为是受清代驻防八旗的生活习俗影响,但其实,满洲窗和满族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起源于中国进口和加工平板玻璃的历史。

平板玻璃于清代年间经海舶进口引入中国,当时人们已经会将玻璃镶嵌于窗框上作为装饰。

佛山清晖园沐英涧景区的满洲窗——四季窗。窗户的色彩变换,仿佛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轮换。(网上图片)

后来随着玻璃加工技术愈趋成熟,彩色玻璃、玻璃画等工艺品应运而生,并于以广州为首的岭南一带开始普及流行,中式美学和西方建筑材料相结合,演变成花样多变的“满洲窗”。

也有人认为,满洲窗应写作“满周窗”(满周的窗户),表示整面窗户都镶满玻璃之意。

满洲窗的玻璃光影密语

满洲窗需采用进口玻璃材料制作,厚度一般在3毫米左右,再进行蚀刻、车花、磨刻或喷砂脱色的技术处理,其中以蚀刻的成本最高,工艺最复杂,效果最丰富,把酸溶液倒在玻璃上,会产生不一样的花纹变化。

满洲窗的图案大多围绕中国传统特色,像是人物、花鸟、鱼虫、吉祥纹样等。而玻璃颜色则以红色、黄色、绿色、蓝色为主,配色考究,像是厅堂就会搭配得鲜艳浓重一些,书房则偏向淡雅一些。

满洲窗的光影变化,形成一道道跳动的“地上彩虹”。(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由于岭南地区比较潮湿闷热,可以全打开的满洲窗,正正能解决通风、采光、散热的功能,实用之余也十分美观。

当室外光线透过满洲窗上的彩色玻璃,将颜色投射到家具和地面上时,彩色的光影随著日照变化不断变换,形成一道道跳动的“地上彩虹”,雅趣盎然。

作为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宝,满洲窗自19世纪起便在西关荔枝湾一带盛行,成为岭南富商彰显品味的时尚符号。

随着文创热潮兴起,如今广州各大景点都纷纷推出以满洲窗为主题的特色冰箱贴。(退堂鼓手-蒜吧啦@小红书/当代中国授权)

如今,这种传统工艺仍然活跃在岭南建筑中,除了最著名的佛山梁园、清晖园和广州余荫山房外,还有广州博物馆、白天鹅宾馆,以现代设计及手法推广这门技艺。

色彩绚烂的满洲窗不仅仅是岭南一带的家居装饰风俗,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大家若是有机会到广州游玩,不妨多花些心思留意一下这些珍贵的岁月留痕。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无宅不雕花 从徽州三雕看中国建筑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