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跟著拍子 水中起舞 香港韵律泳队之美

撰文: 杨宇翘 龚慧
出版:更新:

在每个界别,总有些名字,街知巷闻。但有些人,名字不大,做的事情亦不普遍;在香港体坛一样,惟他们看不见非不存在。这些名字,却值得香港人一一记住。摄影:龚慧撰文:杨宇翘

“12345678”、“第二个8拍要开始”、“第4个要转”,记者以为自己身处音乐室。(龚慧摄)
张开眼,几双腿在水中穿插,扬手挥拳间水花四溅,此刻的游泳馆除了氯气味,更散发阵阵青春又优雅的芬芳。“做好一个动作要3年。长大后要工作,很难挤时间练,所以我们一班仍是学生。”曹文懿(Nora)道出香港韵律泳的赏味期限。(龚慧摄)
不过纵使人人有心有力为梦想奋斗,此地受土地问题困扰多时,单凭“信任、团结、希望”亦未必顺利解决。如香港韵律泳队,就算2013年维园新设多用途池,她们能分的一杯羹也无几。教练谢咏诗坦言:“肯花心机练的人在,进步也显著,但一星期仅得4小时专业训练,我们生存得好辛苦。”(龚慧摄)
“接受过不同访问,之后外界对韵律泳会有少许回响,但感觉别人留意的却是我们的样貌、身形、装扮。其实韵律泳有其他方面值得关注,我们要做好一个动作,要练3年。”Nora说道。(龚慧摄)
韵律泳难学难精,从小开始压腿拉筋,花几年才领略基本,“水上芭蕾”也许实际是“水上体操”。(龚慧摄)
“我们要懂游水,对体能和心肺亦有要求,更要懂跳舞和有音乐感。其实在水中每一刻都十分吃力,但一定要保持笑容,动作自如。”Nora笑着补充。(龚慧摄)
韵律泳队如今每周训练3天,九龙公园、维多利亚公园、湾仔泳池,队员及器材一周三行,拉筋、压腿、水上模仿……2小时的训练,仅得一半时间落水。(龚慧摄)
纵使要求有别其他运动,对于眼前一班女生,香港韵律泳最大阻力却与普罗体育面对的无异。(龚慧摄)
“场地少,训练时间不足,成绩和练习永远相辅相成。”教练谢咏诗表示无奈。(龚慧摄)
“场地少,我们的训练时间未必最理想,往往是傍晚6至8时,试问打工的怎能在这时间出现?就算6时下班,赶来了,都只能练一会……”教练说道。不过,若要坚持,就得想办法,将近大学毕业的Nora说,虽然前程未定,但将尽力延长韵律泳生涯:“长大后要工作,很难挤出时间练习,所以我们仍是学生。我希望继续升学,这样才能继续练韵律泳。”香港玩法,就是这样。(龚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