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蛇|患新冠或增“生蛇”比率 年长人士风险倍增 预防靠8种营养

撰文: 健康Easy
出版:更新:

随著新冠疫情第5波的爆发,本港感染新冠的个案反复,相信不少港人身边的朋友,甚至自己都曾经染疫或已痊愈。但即使痊愈不可掉以轻心,早前,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传染病科主任孔繁毅就曾表示,有研究证实,新冠肺炎病毒会降低免疫力,并重新激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从而引发“生蛇”风险,而且愈年长愈高危。

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资料图片)

孔繁毅引述一项美国研究指,889名新冠患者中有16人同时“生蛇”,新冠康复者“生蛇”比率约1.8%,比一般医院录得的“生蛇”个案比率高出约5倍。他又引述政府统计处数字称,本港人口老化问题严重,50岁或以上人口占整体人口达45.6%,再者50岁起“生蛇”风险会倍增,需加以提防。而本港39岁以上人士中,有97%带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即每3人便有一人有机会“生蛇”,且风险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孔繁毅又指,大多香港市民对“生蛇”存有误解,其中“曾出水痘会减低生蛇风险”,他说正正是相反,曾出水痘就是诱发“生蛇”的主要原因。

谈及治疗方法,孔繁毅表示,如果“生蛇”应及早求医,在72小时内服用抗病毐药物能有效纾缓症状。建议政府长远可考虑将“生蛇”疫苗纳入长者接种计划,令市民更有诱因愿意接种。

生蛇知多啲!

+35

“生蛇”,其实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时会简称为“水痘病毒”或“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致的传染病,只有曾经出过水痘的人才有机会“生蛇”。

生蛇皮肤会出现水泡,里面的液体有传染性,因此建议生蛇的病人避免接触没有出过水痘的人,例如年长患者生蛇期间,应该避免与没有出过水痘的孙儿亲密接触,因为水泡内的病毒,会透过接触传染,令对方生水痘,要直至水泡结痂才不会有传染性。

当水痘痊愈后,病毒依然会潜伏在身体的神经节(位于脊椎附近,是神经线结构的一部分)中,像冬眠一样躲藏起来。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的抵抗力会将病毒抑压,令其不能复发,但一旦身体抵抗力下降,病毒就会乘机复苏。

病毒会沿著神经线到达连接的皮肤表面,形成红疹。红疹会带上水泡,蔓延成带状,出现的位置则视乎受感染的神经线分布。水泡可持续一至十四日,期间可能会出现脓疱或血水,并于两至三星期内干水结痂再脱落。

而常见生蛇病征如下:

1. 背部、腰部、胸部,更甚近眼部皮肤出现蛇状红疹及带有水疱

2. 患处感到灼热,其后麻痺、刺痛、痕痒

3. 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如疲倦乏力、头痛、肠胃不适、发烧等

生蛇的原因始于免疫力下降,未能遏止潜伏体内的带状疱疹病毒,所以高风险人士主要是曾经出过水痘且身体免疫力受影响的人,例如以下情况:

1. 50岁以上

2. 正接受化疗

3. 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爱滋病

4. 长期服用免疫系统抑制剂(如口服类固醇)

5. 长期面对压力

预防生蛇 免疫力最重要

年过50岁、出过水痘的成人亦可以考虑接种为生蛇而设的带状疱疹疫苗,疫苗可以提供约七成保护率。另外就是要增强免疫力,以免容易受带状疱疹病毒入侵,下面就为大家提供增强免疫力需要补哪8种营养素。(按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