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膝盖易劳损须热身忌急行 行山免受伤一定不能做的5件事

撰文: 医护随笔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学生停课、部分打工仔在家工作、更有人留在家中防疫。为了避开人烟稠密的市区,不少人会行山远足以呼吸新鲜空气,但山路崎岖不平,意外受伤的风险大增。骨科专科医生沙惠良在此分析不同行山所致的膝盖劳损,更提出数个行山注意事项。
撰文:骨科专科沙惠良医生

行山,可遇到的种种意外,身为一个毅行者参加者十分体会,最常见是脚趾受伤,诸如因长期磨擦而出现水泡、因撞伤而令趾甲瘀黑或撞崩,亦会因劳损而膝痛。在行医时,亦见不少山友意外跌伤或扭伤,甚至有断甲、错位(甩骹)或踢断脚趾等较严重的状况。如果是操山一族,也曾见过脚趾出现疲劳性骨折的个案,所以别以为行山只是等闲事!

近日各区的山头人头涌涌,人山人海。(曾凯欣摄)

行山劳损一:膝部外侧受损

+3

行山最常见的劳损是膝痛。若是膝部外侧受损,可能与髂胫束磨擦症候群(ITBFS)有关。

髂胫束位置:一条在大腿外侧连接髋关节与膝关节的纤维束,在近端连接臀大肌及阔筋膜张肌。

下坡或行楼梯时 膝上大腿骨外侧痛

ITBFS亦可增加髋骨大转子(大腿上部外侧骨头最突出的地方)磨擦,形成劳损。若是长途行山,患者于中途已可出现痛楚,特别是落斜及急步落楼梯时,膝部须微屈及伸直,疼痛便会加剧,多于山路训练及长距离比赛常见。

热身不足、行得急所致

由于热身或训练不足,导致在山路上走动时要多用外侧肌肉;如果是上斜或行得急,可使髂胫束受磨擦及劳损。假如四头肌(覆盖整个大腿正面的肌肉,包括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中间肌)不够力,情况将更严重。

行山劳损二:膝部前方劳损

+1

如果膝部前方劳损,多数与髌骨(菠萝盖)受伤有关,较常见是髌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下坡或上落楼梯 膝前或菠萝盖下痛

髌骨底下有软骨,于膝部伸直时不会受力,惟屈曲时便会出现压力,例如行楼梯就要承受相当于身体5倍体重的压力,蹲下则是7倍。如果时常上落楼梯,更增加软骨磨擦,带来损伤。

行山劳损三:膝部内侧劳损

+1

急步或跑步 膝头以下胫骨上端内侧痛

至于膝部内侧劳损,除了是内侧半月板(膝关节内的半月形软骨)及韧带扭伤外,也可能因鹅足黏液囊炎(Pes Anserine Bursitis)而起,鹅足黏液囊炎患者更会于急步或跑步时,膝头以下胫骨上端内侧痛。如果跑山人士没有做足热身,或大腿后侧的腘绳肌常有拉扯,便会增加发炎风险。

行山注意事项

若想避免行山受伤,首先要避免身体超出负荷,例如热身不足、拉筋不够、体力欠佳等,都可令我们做出不正确的行山姿势,增加受伤机率。因此,事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参加行山或跑山比赛时,其间也要热身及拉筋,并且切记量力而为,要养成每隔一段距离就要定时休息的习惯。

而且行山时切忌急速落斜、在乱石路上奔驰等危险动作,均会增加受伤机会。

01体育行山专页:靓景推介 装备介绍 安全守则 人物访谈

行山装束 不可忽视

此外,保护衣物绝不可少,合适的保护可避免损伤。我们要考虑鞋子是否足以应付山路所需?鞋头要够坚固,才可避免因踢到硬物而令脚趾受伤。袜子也不能太松太紧,长程比赛时也要勤于更换,别让袜子太潮湿,才可作出保护。另外,携带足够的营养食物及水分也是必要的。

最后,我必须提醒各位行山客,别等到症状出现才休息。因为一旦感到疼痛,已代表可能接受治疗。所以对身体状况有任何怀疑,或无法处理时,便要暂停行山或比赛,尽快求医;强撑下去,只会加深伤势,影响日后运动表现,更是得不偿失。

香港港安医院-荃湾 骨科专科沙惠良医生(撰稿人授权提供)

相关文章:【膝盖痛】运动叉错脚膝盖“啪”一声 前十字韧带受伤后治理须知

(01制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