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Ryan Gosling 符致逸:蓝调是流行曲之本
日前符致逸在湾仔的音乐俱乐部“The Wanch”举行小型音乐会,连同乐队Helter Skelter大玩蓝调。除了翻唱多首经典英文金曲如《Got My Mojo Workin’ 》外,更改编了自己的广东歌《灵魂独舞》,以Rock的元素取代原本骚灵风格。场地虽然不大,也挤满了数十人一起站在Bar台前欣赏演出,随歌起舞,燃点香烟喝啖酒,所有不快都流走,大概便是这种感觉。看着Adrian完完全全投入于他喜爱的蓝调当中,就像看着《星声梦里人》当中的Ryan Gosling般,唯一的分别大概是一个喜爱Jazz、一个喜欢Blues。
演奏不同音乐如吃不同菜色
是次音乐会开宗明义,玩Blues玩Rock,总之即兴Jam出什么便听什么。一轮60、70年代的金曲过后,笔者禁不住问,明明符致逸市面上的作品也充满流行元素,也曾为陈奕迅创作过《我们都寂寞》、《一切还好》、《路…一直都在》这类大热作品,为何在这次音乐会中却发现Adrian对60、70年代的金曲特别着迷?符致逸摇摇手中酒杯:“其实我一向也有玩这类经典,对我来说,演奏不同音乐就像吃不同的菜色。多年的业余夹band生涯,却令我积累出演奏不同年代音乐的经验,因为以前很多时候也会到不同的band帮忙,例如他们欠一个琴手,我便去当琴手,变相自己也要学会执生和适应新的音乐类型。直至现在发现原来自己玩的音乐可以很多元化,不过你看我玩Blues这样投入这样开心,因为Blues是流行音乐的根基。Blues好玩的原因在于,它够Raw。”
最爱Chicago Blues
谈Blues谈得兴起,笔者又问,Blues于普罗大众来说是一种很有趣的音乐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年代也有属于它的蓝调,就如韩国和日本也把Blues改头换面,形成一种新的潮流,但到底对Adrian来说,最喜欢的Blues又是什么?Adrian也急不及待解释:“别说日本韩国那种,单说美国已经有数不尽的蓝调类型如Chicago Blues、Delta Blues等,然后又演化为Jazz、Soul、Motown、Rock等,所以Blues这个类型是非常百搭。而我最喜欢的则是刚刚玩的Chicago Blues,Chicago style的特征是它是第一个用电子乐器作演奏的类型。大家也不要误会,不是发明了电子乐器才有Chicago Style,而是两者相辅相成,一起不断发展,所以Blues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蓝调不单是关于Chord而是关于怨气
说起音乐,Adrian就像一位音乐博士般愈说愈兴奋,更不禁大谈起和他合作的Helter Skelter:“他们(Helter Skelter)是和我合作了多年的Blues Band,要数到底多少年也数不清了,我说是9至10年,他们却说是13至14年了。因为年轻时我们都是喝酒喝至醉醺醺才上台,所以很多记忆也很模糊。不过我们的默契是可以在台上即兴问对方要不要solo,那种音乐人之间的互动空间很好玩。很多人以为Blues都是沉闷的,因为来来去去也不出几个chord,但蓝调其实不是听chord的音乐,而是听一个乐手如何抒发他的怨气。”
复兴酒吧文化还是靠年轻人
一场小小的音乐会,仿佛反映出酒吧文化的辉煌时期,可惜酒吧文化近年却确实在走下坡,年轻人可能宁可去Clubbing也未必会选择到酒吧听现场音乐,热爱酒吧的Adrian也不禁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听众要去一间音乐酒吧并不难,但在现在的网络文化和节奏底下,要听众坐足一个多小时去听音乐真的不容易。不过我亦不会为这种事情而妥协,因为真的要听音乐,便应该到这类型的场地听现场音乐,要全神贯注的去看演出,和乐手互动沟通。兴幸是近年也有不少Live House再次崛起,年轻人也会去找回这种情怀,希望现在有心的音乐人能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