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ker小丑】将小丑一步步推向成魔之路的 5首必听电影配乐
取材自DC 知名反派人物、上映后好评不断的电影《JOKER小丑》,由华坚冯力士(Joaquin Phoenix) 饰演郁郁不得志的喜剧演员Arthur Fleck,精湛的演技细腻地呈现葛咸城社会底层边缘人的心声。观众看着 Arthur一步步崩溃,直到最终化身为小丑,过程极具震撼力。
而要建构出《小丑》的混乱世界,导演Todd Phillips 除了借助华坚冯力士的演绎以及强烈的视觉风格,配乐与经典歌曲的选材更是功不可没。一起听听以下5首歌如何反映 Arthur的苦闷、压抑、愤怒与解放,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归属。
1. 杀意的莅临:〈Send In The Clown〉
这首歌原本是美国剧作家Stephen Sondheim为音乐剧《小夜曲》所创作的歌曲,描写感情逝去的惆怅与悔恨。歌词不断提及的“Clown”,其实象征执迷不悟的愚昧,而非真的意指小丑。
但电影仍沿用了广义上的忧伤意境,除了结尾 Frank Sinatra 的版本带著优雅的味道。片中这首歌的初出场则是Arthur在地铁遇到三名华尔街男子攻击时,他们哼唱的歌词“Where are the clowns / There ought to be clowns”。这无疑是唤醒小丑的咒语,引发之后Arthur的开枪射杀,可说是相当关键的转折点。
2. 笑比泪更沉重:〈Smile〉
Arthur的大笑往往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在情绪波动或紧张不安才产生的病发“症状”。同时,母亲帮他改的小名Happy(快乐)、梦想成为成功的喜剧演员,时刻被提醒要微笑、要搞笑。但导致所有和笑有关的事物,都成为他最大的压力梦魇。片中的歌曲〈Smile〉,在喜剧俱乐部的失败之后响起,更显残酷。
〈Smile〉原本是喜剧大师差利卓别灵(Charlie Chaplin)为自己的经典默剧《摩登时代》(Modern Times)谱写的主题曲。该剧描写了工人阶级面对大萧条的冲击,〈Smile〉正表达生活困境时也要展现笑容的精神。而在《JOKER小丑》中,那些富商和政要们不顾门外群众抗议,盛装出席观赏的电影,正正就是《摩登时代》,互相呼应之下格外讽刺。
3. 将人生悲剧演成喜剧:〈That's Life〉
〈That's Life〉这首歌唱出人生的高低起伏,但只要不放弃,总有再爬上巅峰的一日。而电影中,不论是Arthur和母亲跳舞、或是杀死母亲后独自在家染起了小丑的绿发,以及结尾小丑在精神病院里和保安的追逐,显示出Arthur变成小丑之后的心境转变:他已将自己的悲惨人生“喜剧化”,用小丑的观点和心态,让这世界变得更加“欢乐”。
4. 进化成魔:〈Rock and Roll, Pt. 2〉
Arthur回家的路上要行一条很长的楼梯,他总是很消沉,而且步履蹒跚。但到了电影后半段,他以完整的小丑妆前往梅利的talk show。途经那条长楼梯已从上楼变成落楼,原本的阴沉疲惫也转为行路都有风的姿态。这段过程配搭了很多比赛曾引用,而且因歌词充满“Hey”而有“The 'Hey' Song”之称的〈Rock and Roll, Pt. 2〉。音乐节奏和意象与华坚冯力士的舞蹈完美呼应,堪称整部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之一。
然而,电影使用这首歌曲也引发争议。演唱兼创作人Gary Glitter 目前现正因恋童性侵案件服刑,〈Rock and Roll, Pt. 2〉出现在电影中,使他有机会意外地获得高额的版税,令部分网友十分不满。
5. 乱世中狂舞:〈White Room〉
当小丑枪杀梅利被警察逮捕时,这首60年代经典摇滚乐队Cream的〈White Room〉响起。随着警车在路上奔驰,与车窗外的火光互相辉映。
由Bass手Jack Bruce作曲,配搭音乐诗人Pete Brown的词。歌曲以第一人称视角传达了在无助之际,渴望逃离焦虑和孤寂的意念。配搭已故的传奇鼓手Ginger Baker与结他之神Eric Clapton的精彩弹奏,增添豪迈不羁气质。眼前的纷乱,对小丑来说才是新阶段的开始。
弦乐低吟的魔力
除了多首旧歌,由冰岛作曲家Hildur Guðnadóttir 操刀的配乐同样为电影带来更合适的氛围。以大提琴为主轴的弦乐,衬托出Arthur的孤独和无助。而在地铁上首次杀人后躲到厕所转换心情时所响起的配乐〈Bathroom Dance〉,更是忧伤凄凉。
冷漠与疏离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也引爆了Arthur心中的黑洞。在《JOKER小丑》上映后所激起有关电影助长暴力的讨论,也许我们应该从中思考的是,我们是否已经对太多潜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最后只能任由灾难蔓延;又是否忽略身边无形的暴力,一样会造成伤害。
【本文获“KKBOX”授权转载,按此收听文中歌曲,立即下载KKBOX App收听4000万首中外日韩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