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噏乐评】做乐队灵魂有苦自己知 点解主音自杀率特别高?

撰文: 彭嘉彬
出版:更新:

Linkin Park主音Chester Bennington自缢身亡震惊全球乐迷,年仅41岁的他曾被称为Nu-Metal的代表。讽刺的是,Chester选择轻生的日子,刚好是他的好友,乐队Soundgarden主音Chris Cornell的生忌。Chris Cornell今年5月在底特律一间酒店房内上吊自杀,作为好友的Chester亦有在他的丧礼上献唱悼念。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说话“艺术家总是早逝的”。

Chester曾于好友Chris Cornell的丧礼上高歌悼念。

事实上,全球乐坛当中,的确出现过不少因自杀而逝世的乐队成员。Nirvana主音Kurt Cobain,在1994年举枪自尽,死时年仅27岁;X-Japan结他手HIDE,在1998年疑因上吊而身亡,享年33岁;Joy Division主音Ian Curtis,于1980年多次尝试自杀,最后上吊自尽,终年23岁,被称为“摇滚乐史上的悲剧人物”;INXS主音Michael Hutchence,97年于酒店上吊自杀,享年37岁。更不用提较偏激的Heavy Metal,如乐队Mayhem的主音Dead亦以骇人的方式自杀,后来他的团员更拍下他的尸体作为专辑封面,被称为“史上最恐怖乐团”。

摇滚界一代传奇Kurt Cobain也是因轻生而英年早逝。

你会发现,在众多乐团成员的轻生史上,自杀率较高的往往也偏向是主音。到底是因为主音要负责演释歌曲,故此特别容易受歌曲中的负能量影响?还是因为他们要面向人群,首当其冲受到群众压力,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虽然Chester Bennington轻生时并没留下遗书,自杀的原因至今仍然成疑,不过外界也一致认同他一直受到情绪问题影响。

音乐本应是一件轻松的事,让乐手、歌者随心去抒发情感,从而降低自己及听众的压力。不过随年代的变迁,音乐不一定只是正能量,愤怒、抑郁、迷失等负面情绪一样会放到歌曲里面,每当主唱演释一次,他便要投入当中情绪一次,自然会像过山车般,时而亢奋、时而压抑。而乐队的歌曲,往往也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写进歌曲当中,某程度上比起由词人填词的主流歌手,乐队主音演唱的歌曲会多了一份写实感,到了一定时候,情绪超过临界点便会爆发。

摇滚歌曲的感情起伏特别容易影响到主音的情绪。

当然,除了歌曲的题材外,乐队主音需要面对人气的压力。不少乐迷也认同,主音是乐队的灵魂,假设主音遇上状态的低潮,甚至逝世,他的乐队也仿似不复存在。对站上世界舞台的一流乐队来说,他们不能从镁光灯下跌落无底深潭,压力也自然落在主音上。Nirvana主音Kurt Cobain生前接受访问,曾表示自己忍受不了巨大成功所带来的压力,除了在舞台上表演可以减压之外,便只能依赖药物。而Rolling Stone的前成员Brian Jones亦曾公开表示,在金钱和音乐理念的矛盾下,他们只能服用麻醉剂来寻求安慰。

遇上事业低潮或压力时,不少乐手也会以“另类方法”抒缓压力。

乐队的成功往往也在20岁左右,而不停需要超越自我,其实对乐手来说很少会是顺利的。尤其主音大多也是自我要求特别高的人,失败和樽颈让他们更倾向寻求安多芬的刺激。因为在舞台上的表演,观众的狂热往往会令乐手分泌安多芬,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High”。在离开舞台后,没有观众和闪光灯的刺激,他们只能转向酗酒,甚至吸毒,同样能刺激安多芬的分泌,不过最后往往也酿成悲剧。

观众的狂热和台下的闪光灯会令台上主音分泌安多芬,情绪特别高涨。离开舞台后,主音往往难以面对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