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24节气|天气转冷忽轻视 中医推介7款食疗助补肺益肾健脾和胃

撰文: 阿言
出版:更新:

小雪,为冬季第二个节气,“寒未深而雪未大”,即降雨为雪,地寒未甚。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所谓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随之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进入严冬。虽然香港未如北方降雪,但气温渐降、天气转冷,大家仍要注意季节的转变。
本文作者:博爱医院黄子欣中医师

早睡晚起,避免著凉

冬三月,“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我们应按时而作,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睡眠之余,需要时可适当补眠,以顺应冬藏的原则。阳气较弱者,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长者,应避免过早起床,尽量在太阳出来才起床或运动,避免因阳气不足而受寒。早晚温差大,户外运动应在仍见到太阳时进行,配合伸展和缓的运动,汗出后应尽快更衣。平日亦要适当添衣御寒,特别注意颈部、足部保暖。

舒发情绪,心情舒畅

由于冬天多为阴冷无光,阴盛阳衰时天气会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宜自我调整心情,增加户外活动以强健体魄,与人交流,转换心情。亦可趁著午后阳光晒落时,享受日光浴,以升发阳气,温通经脉。若阳光欠奉时,可保持工作或家居环境光亮,或多听音乐,减轻忧郁感。另外饮食中酌加坚果类,如腰果、核桃、杏仁等,可以令大脑制造更多血清素而放松心情。

注意通风,泡脚按摩

白天室内要注意通风,开窗换气,避免因氧气不足而昏昏欲睡。晚上9时睡觉前可用温热盐水泡脚,可纾郁助眠。另外晨起、睡前可按摩涌泉穴及足心,手掌来回搓揉、按摩,,使足底部有轻微发热感,最后用大拇指点按涌泉穴至酸胀感即可,再两脚互换。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位于脚底中间凹陷处,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可补肾益气,壮阳固肾,养血安神,益智明目。但孕妇、足部有外伤者、过饥过饱者都不宜进行按摩。闲时可多做十指交叉按摩,以增加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冷。

饮食节制,恰当进补

天气干燥转冷,身体会越趋向储存能量。若大吃大喝、进食高热量食物,则增加肠胃负担。普遍认为冬天即要温补,麻辣锅、羊肉炉大行其道,结果吃毕大汗淋漓,损耗阳气。火气过盛,,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咽喉肿痛、面部冒痘、大便干结等热盛伤阴表现。另外过度进食补阳、补气之品,如人参、鹿茸等,可致精气外泄,冬不藏精,适得其反。应以“温热养阳、温而不散、热而不燥”为原则,温补时加清润食材,如羊肉白萝卜汤。冬天养肾,黑色主水,可多吃黑色食物以补益肾气,如紫米、黑木耳、黑豆、黑芝麻、黑枣等。

中医大推2款小雪推荐食疗

1. 五色粥

材料:干山药30克 百合30克 去核红枣30克 黑芝麻20克 绿豆20克 小米30克 紫米30克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做法:
1. 将材料洗净,浸泡两小时。
2. 锅中加入2升水,水滚后放入材料。
3, 中大火煮滚后,煲40-60分钟至材料软身,适量加入糖或盐调味即可。

2. 莲藕栗子排骨汤

材料:莲藕200克 栗子10粒 核桃20克 排骨300克或腰果50克 陈皮1/3个
功效:健脾生津,补肾益气

做法:
1. 排骨汆水后,将材料洗净,莲藕切块。
2. 锅中加2.5升水,水滚后放入材料。
3. 中大火煮滚,转小火煲1.5小时,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如有任何疑问,请向注册中医师查询。

本文作者:博爱医院黄子欣中医师

相关阅读:小雪二十四节气|中医教煲3款养生汤水 增强孩子抵抗力预防流感

3款适合在小雪饮用的汤水

+15

相关阅读:小雪24节气|气温骤降易致呼吸系统不适 中医推介2款食疗温补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