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分娩后身心变化易带来失落感 3分钟10条问题自检状况

撰文: 妈妈宝宝
出版:更新:

生下宝宝的那一刻,妈妈心中无不感动万分,但紧接而来的生理变化与照顾工作,都让妈妈身心俱疲,内心时常如同压力锅一般,承受许多压力,这时,产后忧郁问题就容易找上门,不仅会失去良好的生活品质,更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憾事,若能对产后忧郁症之症状、好发族群有更进一步了解,就有机会提前预防、掌握就医时机,及早治疗。

台湾亚东医院精神科医生吴珮全表示,迎来宝宝是一件充满喜悦的事,但孕妈咪怀孕期间就历经各种生理、心理变化,分娩后,又面临体内荷尔蒙剧烈改变,导致情绪容易波动、起伏大,加上产后伤口的疼痛、须立即适应身分转变、展开宝宝照顾工作等,妈妈在无形中承受了各种压力,若无家人足够的支持,容易出现无法适应、产生焦虑、紧张、不自觉想哭泣等情形,而这些于产后出现的情绪问题,可区分为产后情绪低落(postpartum blue,又称baby blue)以及产后忧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来说明:

产后情绪低落:

国外研究显示,约有80%的妈妈于生产后2-3天内,会出现产后情绪低落,此为暂时性的情绪问题,常因妈妈面临瞬间状态的改变,例如:生产不适、产痛、身分角色转换及各种照顾新生儿的忙乱等,而出现焦虑、疲倦、失眠、容易想哭等症状,持续时间不长,大部分少于10天,仅轻微影响日常生活,不致过度沉浸于忧郁情绪之中而无法照顾宝宝。

产后忧郁症:

是指产后情绪低落、忧郁情形持续2周以上,并出现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没有胃口、失眠、反应迟钝、认知功能严重退化等症状,严重则出现自杀或伤害宝宝的念头与行为。根据统计,约有5%-7%的妈妈会于产后1个月内发生,有些甚至延续半年至一年,多半无法提供宝宝喝奶、安抚需求等母职,且难以仅借由家人倾听、陪伴好转,需经专业医生诊断与治疗才能有所改善。

相关文章:产后忧郁的5件事:产妇3种情绪障碍别忽视 1成爸爸患上却不自知

+22

产后忧郁症成因&好发族群

吴珮全医生表示,产后忧郁症的可能成因,包含生理性、心理性与社会性因素,例如:生产时的产痛、女性荷尔蒙(例如:雌激素、黄体激素等,由产前大量分泌瞬间大幅下降)的剧烈改变;成为妈妈后,因社会角色转变而产生不适应、为了照顾宝宝过度疲劳、夫妻及老爷奶奶的相处问题以及产后自我形象(外貌、身材)改变的压力;配偶与双方原生家庭的功能性与支持度不足等。因此,产后忧郁症之高风险因子大致可归纳如下:

.怀孕前,曾为轻、中、重度忧郁症患者,或曾罹患其他精神相关疾病者。

.有明显经前症候群的女性,其对荷尔蒙的波动较为敏感,也会导致情绪起伏较大。

.宝宝在不被预期的情况下出生,或爸妈于心态上、经济方面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宝宝就来报到,例如:未成年怀孕少女,根据统计,有一半以上比例会出现产后忧郁症。

.怀孕至生产期间,另一半或家人因工作忙碌或其他因素,未提供妈妈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

.低社经地位、教育程度较低者。

.怀孕前或怀孕期间有抽烟、喝酒或物质滥用者。

.怀孕时出现相关并发症,例如: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等。

相关文章:“宝宝睡了你怎么不休息?” 10句激心说话当妈妈的怎都有听过…

+27

爱丁堡产后忧郁量表先行评估.掌握就医时机

了解产后忧郁症可能的危险因子后,产后妈妈若想了解自身心理状态,该如何评估是否出现产后忧郁症?吴珮全医生表示,可透过孕妇健康手册中的“爱丁堡产后忧郁量表”来自我监测,该量表题目描述浅显易懂,以量化数据方式呈现,可作为产后妈妈、家人与医生参考,怀孕阶段、生产后都能使用。

不过,吴珮全医生也叮嘱,临床上仍须经由精神科医生与产后妈妈、家人进行访谈,了解其日常生活来做整体评估,才能下诊断。因此,若产后妈妈时常出现焦虑、忧郁情绪,对于宝宝喝奶、洗澡、拍嗝等照顾工作漠不关心,对宝宝露出的笑容无反应,并透露出认为自己无法不是一个好妈妈、有自杀或伤害宝宝的想法时,就要尽快寻求医生协助。

爱丁堡产后忧郁量表

爱丁堡产后忧郁量表/妈妈宝宝提供

相关文章:4点半起床喂奶 妈妈补眠爸爸接力 夫妻记录照顾初生BB一天多累

+30

【本文获“妈妈宝宝”授权转载,原文:产后妈妈为什么会陷入忧郁?及早了解成因、症状,掌握就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