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极唔肯走!运用方程式订下君子之约 小朋友自然识停|谭鸿昌

撰文: 谭鸿昌
出版:更新:

笔者最近与一位儿童游戏治疗师同工合办“儿童游戏治疗应用工作坊”予地区爸爸,介绍如何用游戏(不单指玩具),让我们的孩子更愿意与父母分享生活点滴、让父母更有效进入了解孩子的世界。

如果家长能好好运用游戏作为工具帮助孩子成长,能达致以下五个目的:

练习自我控制:

“玩多10分钟就要走喇”家长的一句,很多时候会换来孩子跟我们“讨价还价”:“玩多1次吖”、“玩多1分钟吖”─ 孩子岂可只玩多一次或一分钟呢?

🔼🔼🔼🔼小朋友要有规律生活,更要培养固定睡眠习惯👉🏻👉🏻👉🏻👉🏻培养固定睡眠习惯助提升认知能力 4点帮小朋友建立习惯|谭鸿昌🔼🔼🔼

家长可以练习先与孩子设限,订下君子之约,配合以下方程式,让孩子学习自我控制:称呼 + 游戏时间长度 + 预告 + 完结

例如:开始游戏前设限:“森森,我哋玩10分钟就走喇。”
剩余三两分钟时预告:“差唔多完喇!”、“就嚟完喇!”
时间完结时:“要走喇!”

但对于未能掌握时间观念的孩子,父母可尝试透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时间愈来愈少的讯息,让孩子能透过视觉掌握游戏时间。

如遇上孩子不愿走,建议家长可尝试替孩子重新定向,旧教导孩子表达简单的感受。

例如:“森森,爸爸知道你玩得好开心,想继续玩。不过我哋头先一齐同意玩10分钟。一系你拖住我走,一系我哋拖住一齐走。”或“不如我哋去食雪糕,或者返屋企玩桌游”

上述的例子包括四个元素:称呼孩子、回应孩子的感受、重申设限,以及重新定向。在“重新定向”上建议家长给予两个以上的选择,让孩子学习抉择。同时间长亦需避免用“一系你留度玩,爸爸走,一系跟我走”强迫孩子选择。

下次再与各位读者分享儿童游戏治疗的另外四个目的及技巧。

作者:谭鸿昌(注册社工及认证家长教练)

作者机构网站:https://www.dadsnetworkhk.org/

从事社福工作十余年,有感香港社会对爸爸的服务及支援不足,故加入DADs Network工作,分享父职教养心得,及组织香港的爸爸、推动积极父职运动(Active Fathering)。

机构简介:

香港父职服务机构DADs Network于2015年成立,志于推动积极父职(Active Fathering)及组织香港爸爸建立互助平台。机构于2016至今,与香港幼稚园及小学、社福机构举行超过70场名为“与爸爸有个约会”的父职讲座,提醒香港爸爸需要多参与孩子教养工作。当中95%参加者于活动后都表示愿意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并承诺愿意与孩子定期约会。机构会定期进行聚会,让爸爸互相交流分享亲职教养心得,组织全港首个纯爸爸教养互助平台。

🔼🔼🔼🔼究竟系咩习惯?👉🏻👉🏻👉🏻👉🏻6岁前必需培养 一个习惯加强孩子学习能力、稳定情绪|谭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