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相处】长者学蒙特梭利以游戏训练小孩 当义工寻回个人价值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在华人文化中,长辈倾向以个人经验、说教的方式传授及让小孩模仿学习生活技能,这两种方法缺乏技巧和系统,让年幼的小孩难以掌握。由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林植宣博士老人综合服务中心举办的“世代团结”计划,旨在让长者成为小孩成长路上的朋友,并以玩乐及系统化的方式教导揸筷子、绑鞋带、缝纫等生活基本技能,以此拉近长辈及小孩的关系,两代共融相处。

在四处当义工时,一众长者从中找到生活的新趣。(龚慧摄)
简单如打结,义工们亦设计出一个非常具体的过程—把手握成手枪状,在手指上绕两圈,拉出绳头便打成一个结。小孩前三指尚未灵活,这方法比传统的交叉打结法更易尚握。(潘思颖摄)

“世代团结”期望让长者成为小孩成长的伙伴,把游戏变成教学方式,小孩可以寓学习于娱乐之余,长者亦能透过义务工作找回个人价值。计划按照蒙特梭利教育法设计, 按照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配合儿童的环境及丰富的教具、注重日常生活教育及感官教育等11个教育理念策划教学方法。

这个计划分为长幼共读、跨代生活教育、长幼共玩及资讯科技。最具特色又有效的是把生活中各项小技能皆化成游戏,例如教导扫地时,先用胶贴在地上贴出一个正方形,让小孩把垃圾扫进方格,再扫进铲子,沉闷的家务立时变得充满挑战性。

蒙特梭利教育法于1897年,由义大利心理学家兼教育学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发展的教育方法,至今全球约在两万所学校奉行,英国威廉王子、哈里王子亦曾接受这教育法。

瑞珠婆婆表示在不同的环境下讲故事,执书的手势亦有不同:“当面向一群观众时,执书要如拿扇子般,亦要放在身旁,这样眼神运用及身体语言都较能灵活运用。”(潘思颖摄)

每位长者义工加入后都必需学习共读、及生活教育的教学技巧,及后定期走访各区进行社区推广活动,让公众认识不一样教学方式。有兴趣的家长或长者可参加中心的推广活动,或报名蒙特梭利日常生活培训入门课程。

世代团结社区推广活动

1月14-12日:乐富商场推广摊位1月21-22日:黄金时代基金会展览

蒙特梭利日常生活培训入门(共四堂)

日期:2017年2月14、16、21、23日时间:上午10时至中午12时地点:和宜合道22号1楼101室费用:港币50元欢迎50岁以上人士参加报名网址:https://goo.gl/9tgctM

详情请参看世代团结长幼共读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