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母亲不快乐程度上升 每12名就有1人自认心理健康差

撰文: 林荺晞
出版:更新:

妈妈情绪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的研究指出,近十年几来,美国父母的心理健康普遍持下降趋势,当中母亲的不快乐程度最为显著,研究结果显示每12名母亲当中,就有1人自认心理健康不佳。亦有研究指出,大部份母亲都有忧郁倾向,其中单亲妈妈忧郁倾向比例较高。

《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的研究调查在2016年至2023年间,美国父母的心理健康下降趋势,当中母亲的不快乐程度最为显著。这项研究向近20万名17岁以下儿童女性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心理健康为“一般/较差”的母亲比例,较2016年增加了六成以上,同时表示即每12名母亲中,就有1人自认心理健康不佳。

母亲心理健康下降的原因

1. 经济压力
育儿成本高昂,曾有银行调查估计,在香港养育一名孩子平均每年需花费逾28万元,假设需全力支援子女的经济直至22岁以实现经济独立,总花费成本超过620万元。因此,生活成本飙升让许多母亲备感压力,特别是住房、育儿与食品的高昂支出。母亲们不仅要承担事业及家务,还需担忧家庭经济,长期的财务负担导致情绪耗竭。

2. 双重身份压力
现今大部分母亲同时承担职场专业人士与家庭照护者的双重身份,但社会支持却明显不足,导致经常面临需独自承担所有职责的困境,难以得到放松休息的时间。

3. 外形和体重的变化
社交媒体塑造的理想母亲形象,对母亲造成极大心理压力。她们不仅要追求完美育儿,还需维持个人形象与生活品质。曾有研究指出,产后妇女平均会比怀孕前重0.5至3公斤,亦有部分母亲在生育后体重都难以恢复在怀孕前,同时伴随著难以恢复的妊娠纹。因此,当母亲的个人形象稍有偏差,就容易陷入内疚与自我批评。

4. 缺乏个人时间
育儿是一个长期的责任,从学龄前到成年,甚至就业前,都需要母亲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导致她们几乎没有喘息空间,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

不同母亲群体的压力差异

在职母亲
在职母亲需要同时面对职场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她们在工作中承受绩效与升迁压力,回家后则需切换角色,承担大量家务和育儿责任,长期睡眠不足成为常态。

全职家庭主妇
全职母亲虽然无需面对职场压力,但她们的压力源自于因劳动价值不被认可、自我价值感降低以及社会连结减少,常感到孤立与脱节。长期繁琐的家务与育儿工作,让她们难以获得心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