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习配对及对比有助训练思考及数理 附免费教材下载
幼儿工作纸|免费教材下载|小朋友在幼儿阶段,学习配对(matching)和对比(comparing)看似简单,其实对孩子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很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香港幼儿园常见的练习如找出相同或不同、比较大小、最高最矮、最长最短这类活动,其实每一个步骤都正在训练孩子的思考能力。
学配对及对比两大好处
1. 配对练习:从细节中学观察
当孩子学习配对时,例如要找出两个一样的图案,他们需要仔细地观察:它们的形状是否一样?颜色有没有差别?大小是否相近?他们能借此来训练大脑注意细节。
有些孩子一开始可能只看颜色,忽略了形状,但做多了自然就会学懂,要看得更全面才能成功配对。
2. 对比练习:学会分类与排序
除了找相同之外,比较不同也是很重要的学习,像“最长和最短”、“最矮和最高”这些对比,其实是在帮助孩子建立序列(sequence)的概念。
孩子会开始理解,物件不是只有“大”和“小”,中间还可以有不同层次。而且,他们在排列物件时会开始思考:“这件是比那件更大,还是更小?”这种能力对之后学数学(排大小、比较数量)来说很重要。
透过配对培养数理认知
根据教育局建议,幼儿学习数学范畴时,应该要涵盖“数量”、“空间与形状”等基本概念。而“比较”、“数理认知”正正是这些范畴中的重要部分。
其实,孩子的数学能力与比较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幼童的数学感让他们更能观察世界及具备进行比较的能力。孩子在学习比较物件大小、多寡的时候,亦是在建立初步的数量感与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在吃晚餐的时候,引导孩子点算台面上的碗碟数量,并配合大小形容。例如“爸爸有一只大碗、妈妈有一只中等的碗,我有一只最小的碗,我们总共有3个人,有3只碗”,诸如家中其他物件亦可加以运用。
家长教学提示
配对练习能帮助孩子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逻辑关系。家长可与孩子讨论:“为甚么牙刷要配牙膏?鞋子要配袜子?”,或是问孩子:“你平时著完袜之后会著咩呀?”,引导他们思考。
做圈起答案的配对练习时,家长可协助准备3至4支不同颜色的笔,让孩子每完成一对配对,就用相同颜色把它们圈起来。这有助他们理解配对概念并练习颜色一致性。如果孩子光是看图片,难回答正确答案的话,家长可假设日常场景引导孩子思考,例如:“你平时喺快餐店会食汉堡包,同埋食咩嘢㗎?”
对比练习是建立分类与排序能力的基础。家长可利用真实玩具作比较,问问孩子“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让孩子从观察中学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