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培养孩子良好行为4大方法 赞赏及奖励适宜并要避免1行为

撰文: 林荺晞
出版:更新:

儿童教育|在教养的过程中,家长们都想知道怎样培养孩子持续进行良好行为。其实,家长的回应至关重要,鼓励孩子正面行为同时减少做不当行为,以下整合了4个鼓励好行为的方法,家长可以参考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基本行为理论:效果律

根据基本行为理论,每个行为也会产生后果。后果是指行为发生后所得到的反应或结果。当孩子的行为得到正面的回应(如赞赏或奖勋),会增加未来做这行为的机会。相反,如果得到负面的反应(如批评或惩罚),则会减少再做的机会。因此,透过改变行为的后果,家长可以有效地强化理想行为,减少不恰当行为。

4个方法鼓励好行为

1. 口头赞美
多用描述性称赞,如“小宝帮妈妈收拾好颜色笔,真乖”。让儿童明白因为做了什么行为而得到赞赏。

避免带贬意的称赞,例如:“原来你都懂得排队,这样才是好孩子”。同一句说话,既有赞赏但又带有批评,会令儿童觉得混淆,难以理解究竟是在称赞或是怪责自己。

不要怕赞坏孩子,因为只有当他们做了不恰当的行为,家长也称赞他,那才会被“赞坏”。

表现好时,应该给予赞赏。即使未能成功做到,亦要称赞和鼓励他的尝试和努力。

2. 目光注视或动作鼓励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多加留意,可避免因缺乏关注,而刻意捣蛋来吸引别人注意。

正面的注意包括向他们微笑、眨眼、看着他活动、竖起拇指称赞、轻拍肩膀或摸摸头等。但亦要留意这些表达方式是否他们所喜欢或接受的。

3. 给予奖赏

给予奖赏时,要让儿童明白因为做了什么而得到奖励。每个儿童的喜恶也不一样,对一个孩子吸引的东西,另一个孩子未必喜欢,所以给予奖赏时要留意个别的喜好。

不用担心给予奖赏会令儿童变得依赖奖励或物质主义,因为在协助儿童建立行为习惯时,须要给予正面及肯定的回应,让他们明白那些行为做得好。当那些好行为变成习惯之后,就可逐渐减少给予奖赏的次数。

4. 行为奖励表

儿童表现好的时候,可在行为奖励表上盖印或贴上星星。当累积到某个数目时,就可换取奖赏,例如有趣的活动或物质奖励,借以鼓励儿童的好行为。

使用行为奖励表的步骤:
1.准备奖励表,向孩子解释用途。
2.商讨“目标行为”及“奖励”,并填写在表上。
3.孩子达成目标行为时,盖印或贴星星并称赞。
4.累积到指定数量后,给予奖励。

使用要点:
1.目标行为应简单明确和具体,并用正面字眼,如:“先举手,然后回答问题”。
2.目标初期设低,让孩子容易达成,建立成功感,之后再逐步提高难度。
3.不应删除已获得的印章作惩罚,以免失去信心。

资料来源:教育局《处理儿童的行为、情绪及学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