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园孩子易混淆英文与普通话拼音?必知4招提升双语学习能力

撰文: 阿言
出版:更新:

香港教育重视两文三语,小朋友从小已经开始接触多种语言。不过,许多幼稚园小朋友常常在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时,出现语音混淆的情况。以下将分享背后的3大成因,及4个实用方法,提升孩子的双语学习能力。

易混淆英普拼音3大成因

1. 语音系统差异

普通话拼音和英文拼音各自有其独立的发音系统,并有不同的语音结构。

普通话:普通话拼音共有四个声调,小朋友会较难发音和辨识语音。不过,普通话拼音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音节数量也较少。

英文:虽然英文拼音是以字母发音为基础,发音不涉及声调问题,规则较固定。但英文拼音比起普通话有更多样的音节,而且也会依赖字母组合,对学龄儿童来说会较为复杂。

2. 大脑负荷

3至6岁是儿童的语言学习黄金期,他们的大脑正在发展语言处理能力,而处理不同语言的语音规则,会加重他们大脑的认知负荷,这问题在两种语言的学习初期特别常见。儿童可能因尚未完全发展出辨识语言和区分发音的能力,因而容易混淆语音。

3. 语言交叉干扰

“语言交叉干扰”的现象在双语或多语言学习中很常见,由其是在语音和语法结构方法。孩子在学习两种不同的语言时,两者的拼音系统会互相影响,令他们容易错误运用语音规则。

虽然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难以避免这问题,但随著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深化,最终语言交叉干扰的影响会逐渐减轻。

随著时间推移和学习的深化,最终语言交叉干扰的影响会逐渐减轻。(Freepik)

4大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1. 分阶段学习

家长可采用分阶段学习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习。小朋友可先集中掌握其中一种语言的拼音系统,之后才开始学另一种语言。这方法有助减少孩子大脑的负担,并提高学习效率​。

2. 视觉区分法

家长和老师可以设计不同颜色的拼音卡,帮小朋友区分两种语言在发音上的分别。利用视觉提示帮助他们加强记忆,有助了解两种拼音系统的不同,并加快学习进程。

3. 创建语言环境

孩子需要多听、多说,因此积极的语言环境对他们学习语言有很大帮助。这有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辨识语言,提高发音准确性。

学校和家庭都可以合作创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例如幼稚园老师可以教授正确的读音,并多在课堂中与孩子一同做语音练习,助他们打好基础​。

4. 鼓励多阅读

在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孩子的听力、发音和对语言结构的理解能力迅速发展。除了拼音学习,家长也应多鼓励孩子阅读,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词汇量,也有助更好掌握发音和语法。

虽然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有很大挑战,但家长可以透过这4大方法,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效果,发展更强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