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街食饭不妨让孩子畀钱! 从生活入手灌输储钱、取舍道理最有效

撰文: 妈妈宝宝
出版:更新:

金钱不应该是亲子间的禁忌话题,孩子学理财,首先要从爸妈的态度开始翻转,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教学机会,将金钱意识融入亲子对话,养成孩子用钱好习惯。把握日常生活中的5个情境,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培养好的金钱观念。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金钱概念?(按图看清)

+26

情境一.超市购物

分辨需要与想要,将钱花在刀口上

平常带孩子到超商或超市,就是最好的机会教育,购物过程可教孩子分辨“想要”及“需要”。马哈老师分享,为了教孩子分辨甚么是真正的需要,她曾故意示范“乱买”,像是薯片、朱克力等零食,拆了包装却没吃完,只好忍痛丢弃,并和孩子表示:“这样就丢掉了20块钱,好可惜!下次就知道这些东西只是一时想吃的,其实不需要。”孩子之后买东西前,可能会开始思考:这是不是真正需要的,透过每一次亲子购物练习,孩子将更懂得钱该花在哪些地方。

连大人自己也会有冲动购物的时刻,更别说是孩子,然而,当孩子想买某项爸妈认为不需要的物品,马上说“不”可能使孩子感受被否定而抗拒,马哈老师提供两个方法,以较缓和的说法应对当下状况。

递延满足

先采取拖延战术,如:“我帮你查一查,其他地方是不是比较便宜”、“其他同学也有买过吗?要不要去问问看他们觉得好不好用?”、“我们先回去考虑一个星期,如果还是很想要,我们再讨论。”或鼓励孩子存够钱再来买,有时孩子只是三分钟热度,真正存到足够的钱,可能又没那么想要了。

自己出钱

让孩子掏出自己的零用钱购买,促使孩子更认真思考这个商品是否值得自己花钱拥有。

相关文章:以利是钱学理财 让小朋友亲手接触金钱学习用钱原则︱投委会

+15

情境二.用餐

让孩子付帐,认识钱币、珍惜食物

出外用餐,不妨让孩子尝试付帐,除了让孩子认识钱币,也在付帐过程中,了解吃一顿饭需要花费的金额,培养孩子对于价格的概念,才不会造成孩子“吃米不知米价”的窘境。

等到孩子年纪更大一些,也能训练孩子算帐,如:吃一碗面50元,妈妈给我100元,所以店家应该找回50元。马哈老师提到,许多店家看到小孩付帐,通常会给予称赞,当孩子得到“数学很好”、“自己付帐很厉害”等正面回馈,自然对算数、付帐充满自信与成就感。

另一方面,孩子点了一碗面结果剩了半碗,就相当于25元,爸妈也能借此机会让孩子知道,浪费食物就是浪费钱,从而学会珍惜。

情境三.存钱

亲子版365存钱法

365存钱法,顾名思义就是每天存钱,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存1元,直到365元为止,每年将可存到6万6,795元,但对于孩子来说,一天的零用钱不可能达到365元,因此马哈老师与儿子将此存钱法稍做调整,改为孩子一天存10元、妈妈一天存50元,存到一年时,将总金额平分,孩子只要每天持之以恒存钱,平均下来等于每天多获得20元,以高额回馈为诱因,吸引孩子主动储蓄。

这样的存钱法不但能教孩子存钱,也是小资爸妈零负担储蓄的妙招,想像一天若存50元,一年下来即是近两万元的不小数目。

情境四.领钱

了解银行功能,以及劳务换取报酬的概念

看到爸妈结帐时总是拿出一张信用卡,有些孩子以为只要有想要的东西,都能用信用卡支付,或者认为没钱了就到自动柜员机领,因此爸妈领钱时,也能一并解释,信用卡里之所以有钱,是因为爸妈每天辛勤赚钱,付出劳务才能赚到这些钱。

在此同时,介绍“银行”这个机构,说明银行的功能、可以到银行做甚么、为甚么要去银行,以及要如何在银行拥有自己的户口。

口头讲解之外,最好的方法是直接担任孩子的第一间银行,马哈老师分享,她曾和儿子提议:“如果从每个月零用钱拨出40元,存进“父母银行”,妈妈每个月就会多给你10元。”慢慢灌输孩子储蓄、利息的概念。

情境五.一日妈妈体验

由孩子管理与分配预算

由孩子分配家中成员的支出项目,准备几张便条纸,让家中成员条列自己一天的花费,再由孩子发钱给家人,孩子就知道,每个人每天需要的花费,也给孩子机会编列家中预算,当需求超出预算时,与家人讨论哪些是需要,哪些只是想要。

相关文章:儿童户口|帮小朋友储起利是钱 比较9间银行开户优惠及条件

+5

【本文获“妈妈宝宝”授权转载,原文:金钱教育把握5大生活情境,亲子对话融入“金钱意识”,默默让孩子学会不浪费钱、好好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