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养|“贴身”育儿法 教出高自控具抗逆能力孩子|谭鸿昌
笔者曾在香港的国际学校幼稚园及本地幼稚园担任过义务教职及观察工作,发现对于同一情况,双方的处理方法都不同,各位家长亦可想想你会如何处理。
例如遇到学生有不愿意吃的食物,笔者立马上前打算哄他吃下,但遭到国际学校的老师制止,表示“不应该强迫他”、“要让他选择”;而本地幼稚园的老师则如笔者一样哄学生尝试。究竟谁对谁错?
如果有去日本旅行的读者会否留意到日本的小学生会自行返学放学,笔者对此感觉惊讶。但如笔者上一篇提到,日本人用此方法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上是比较强,是如何做到的呢?
德国心理学家Heidi Keller的研究发现母亲的育儿方式主要分为“近位”及“远位”两种。近位育儿,是指母亲和孩子长期有身体接触的育儿法;而相对的远位育儿法,则是以眼神交流、脸部表情及语言表达为主的方法。
日本的妈妈非常擅长了解小朋友的需要,尤其是会预先准备应付会引起吵闹的事件。而在小朋友2岁前的相处时间上,她们每星期平均只有2小时与小朋友分开,对比欧美国家平均24小时,差异十分明显。
在日本文化中,将小朋友“外判”与长辈或保姆照顾,夫妻享受二人世界亦是一种不好的表现。
一般欧美的妈妈都是促使孩子自立。刚出生不久依赖妈妈的婴儿,就考虑让他一点点开始自立起来。帮助孩子自立的方法之一,便是不断表扬、褒奖孩子的自我表现。欧美的妈妈认为,孩子吵闹是一种自我表现和自我主张、十分重要的技能,是成长中的必需品。那种制止孩子吵闹的冲动,会剥夺孩子学习重要教训的机会。相比之下,日本的近位育儿法可能显得有些“痴身”。
要理解典型的日本育儿法的成果,首先要理解自我控制能力。所谓自我控制,即指是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行为、思考、注意力等的监控能力。包括聆听爸妈说话的能力、自己能从伤痛情感中振作的能力、将必须要做的事情坚持完成的能力、失败后的抗逆力等。
Heidi Keller认为,日本的近位育儿法,和幼儿期的自我控制能力息息相关。换言之,一般的日本孩子就比欧美的孩子自我控制力更强。而欧美的远位育儿法则是一种拓展幼儿期自我认知能力的方法。所谓自我认知能力,则是一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情感与他人不同的能力。
参考资料:Heidi Keller(2012), Attachment and Culture
作者:谭鸿昌(注册社工及认证家长教练)
作者机构网站:https://www.dadsnetworkhk.org/
从事社福工作十余年,有感香港社会对爸爸的服务及支援不足,故加入DADs Network工作,分享父职教养心得,及组织香港的爸爸、推动积极父职运动(Active Fathering)。
机构简介:
香港父职服务机构DADs Network于2015年成立,志于推动积极父职(Active Fathering)及组织香港爸爸建立互助平台。机构于2016至今,与香港幼稚园及小学、社福机构举行超过70场名为“与爸爸有个约会”的父职讲座,提醒香港爸爸需要多参与孩子教养工作。当中95%参加者于活动后都表示愿意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并承诺愿意与孩子定期约会。机构会定期进行聚会,让爸爸互相交流分享亲职教养心得,组织全港首个纯爸爸教养互助平台。
相关文章:专注力分5种 2个游戏让小朋友更懂“专心”|谭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