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学校不止看升名校率或状元数 资深社工教你还要留意这几件事
回想自己女儿选学的日子,再印证日常和家长的交流,为人父母在这个阶段最想的是为子女找一间好学校,然后学有所成升读大学。对很多父母来说,入大学机会高的就是好学校。这一年来,我也常在问自己什么是好学校,碰巧知道朋友女儿中五转入一间城中公认的“神校”读书,所以借机了解。
文:Peter Sir(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资深社工)
第一个问题: “学校收些什么学生”。我当初以为所有名校只收精英学生,原来不是。根据朋友女儿描述,精英学生当然有,但她所见,学校似乎什么类型的学生都收,令校园变得多元化。成绩,不是校园最重视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 入名校比率。每年固然有不少学生入长春藤、牛剑,但检视学生的分布,可以说是广布全球,有些对港人来说甚至是名不经传; 而读所谓“神科”(即是法律、医科等)的学生并不多,就算有,都是留港就读。上面提到的入长春藤、牛剑的,更多的是读政治经济历史等,据说这才是神科。
第三个问题:“学校会催谷成绩吗”。朋友女儿说功课很繁重,但每日两点左右下课之后就是课外活动及自由时间,同学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学校没补课也没加码测验,一切靠学生自律。
第四个问题: “同班同学未来怎样打算”。出奇地,他们觉得将来不一定读大学, 有人决定以风帆教练为职,也有些打算当职业军人。用传统角度, 辛辛苦苦入“神校”,这样的回报不合理呀! 他们的父母没反对吗?答案竟然是无所谓。
【相关图辑】妈妈花心思自制英数教材 儿子进步神速获多间直私小学取录(点图放大浏览):
按图了解利用教材在家教小朋友贴士:
朋友女儿提到有很多未决定人生志向的都会选择GAP YEAR,即是用一年时间休养生息去思考未来,其中有一个同学已决定留在父母的农场工作。功利惯的我立即阴谋论:“是不是用一年时间催谷SAT/ACT(美国大学入学评分试之类)考长春藤?”朋友女儿的回答是: “那有人这样浪费一年?”
以考试为导向、入大学为终极目标的人难以理解这个“浪费”的概念, 也难以理解不以“名校”“神科”为志向的中学生活,但这间所谓“神校”却无可无不可。以公开试状元计, 它不入三甲、甚至前五, 但为什么会是公认的“神校”?
这又回到这一年来我常在想的问题:什么是好学校?刚好, 最近读到诺具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一篇旧文“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大江健三郎的儿子因为身体问题要进入特殊学校,曾经一度疑惑学校是否适合儿子。最后,儿子在学校找到朋友、找到音乐,他说:“对光(他儿子)而言,音乐是为了开启自己内心深处的丰富宝藏,并且传递给他人让自己和社会有所关联的最有效语言。它虽然萌发于家庭生活中,却是在光上学之后形成的。不管是国语也好,理科或算数、体操或是音乐也罢,这些语言都是为了充分了解自己,与其他人联系……为了学习这些东西,我想,不管在任何时代,这世界上的孩子们都应该要去上学。”
“开启自己内心深处的丰富宝藏……充分了解自己,与其他人联系”,应该就是答案吧。
【相关图辑】肺炎停课|与子女留家变困兽斗 妈妈还要兼顾功课:有点抑郁!(点图继续阅读):
【本文获“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授权转载。原文:《为什么孩子要上学?》Peter Sir】
【如对亲职管教有任何问题,可发讯WhatsApp咨询热线 6811-2959,由“香港青年协会”注册社工提供专业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