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养】让孩子“闷” 就可以训练想像力?|失败妈妈

撰文: 失败妈妈
出版:更新:

上回说到闷,绝对有助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孩子有机会在他感到安全又舒适的环境自由地“闷”(特别是6岁前的幼儿阶段),就能发现孩子脑 中接收知识的摩打自动开启了。

除了“输入”脑袋的内容,“输出”的创意其实也同样会在孩子小时候够“无聊”的空间中,不自觉地发挥至极致。我们都知道,现今社会的解难能力培养有多重要,林林总总的世界危机和生活方式的急剧转变,已经不是传统知识形教育能应付得到。可是,所谓的解难能力,除了要孩子“见多识广”、“阅书无数”之外,没有想像力的脑袋,可能也徒劳无功。

然而,想像力不是让孩子参加几次“创意工作坊”、上上艺术类的“鸡精班”、玩玩一些专家设计的“创意游戏”或一些专业人士设计的玩具教材就能轻易培养。 或许应该这样说,孩子的想像力是不用培养,反而只需大人好好保护不胡乱破坏它,他一生便能创意无限。

即使我主张把幼儿的生活时间表安排要每天最少有数小时留白,妈妈我也会反反复复间中烦恼要如何安排孩子的每周行程,自寻烦恼(我们自小就是被填满时间表才是充实的观念捆绑下长大):今天孩子整天在家怎么办?只是玩泥胶够吗?用不用另外准备一些手工活动?还是帮他约同学去公园玩一会好呢?

事实上,无论我安不安排这些额外活动,在幼儿的世界,只要是和感到安全的人在一起,有人回应他的发现和经历,他都会感到每天过得很精彩。已经不下多次,我在没时间和精力去安排下,令陈皮的时间表相当“空白”,他却自己过得精彩绝伦,令妈妈我大开眼界:主人房衣橱旁的空隙幻想成深海带,一堆朋友送的幼儿纯文字字卡变成了海洋生物,行山用的望远镜、木制小型按摩器、哨子加起来可弄成渔民用的钓鱼竿,幼儿洗头帽变了巨型深海鱿鱼……自编自导自演的海上探险故事上映了足足四小时也还未完结,而过程中妈妈我连一句引导他思考的说话也没有说过,所有道具也是他自行就地取材设计出来。

我虽不知道这些创意从何来,能帮助他未来解决什么问题。但我看得到,此刻他脸上热情的眼神和笑容,和社会上发光发热的那些发明家、企业家、梦想家大人无异。

作者简介:失败妈妈

一位平凡的基督徒全职妈妈Carrie,读了教育硕士、上过无数教师培训课程,本著以主耶稣为榜样,以为可以理想化教养孩子,但低估了自己的不完美,以致每天育儿和教养都充满血泪和笑料。现为小岛学园董事,育有两子。

作者Facebook专页:陈皮下厨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