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题有技巧 不要再只停留“甚么”和“为甚么”|Miss Duscha

撰文: Miss Duscha
出版:更新:

相信很多精明的家长都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应该只给予孩子答案,而是透过发问去启发孩子思考。但是,你会问甚么问题呢?例如,孩子看见天空上的飞机,他感到很好奇。你是否只会问:“孩子,你知道这是甚么?”又或者你会问:“孩子,你知道飞机为甚么会飞?”可是,“甚么”及“为甚么”的问题不足以发挥孩子的高层次思维,并浪费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的学习机会。

(Miss Duscha提供图片)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布卢姆分类学。这是教育学必备的模型。每一位写过教学计划的老师,应该都使用过布卢姆分类学。简单而言,老师的一堂课,我们不只是希望学生仅仅明白“这是甚么?”,例如甚么是等边三角形?甚么是万有引力?又或者“为甚么?”,例如为甚么已发生的事情要用过去式(英文)。我们更希望学生不只知道、理解,还要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

我会利用布卢姆分类学,跟父母分享一下与孩子玩耍、说故事、玩游戏、做功课及生活时可以问甚么问题,以刺激孩子高阶思维。

现在我会针对布卢姆分类学进行解说。首先,你要了解由低阶到高阶思维的次序是,认知>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这不是说低阶思维不重要,没有低阶思维亦难以建立高阶思维。

第二,如果家长只问甚么和为甚么,其实孩子的思考永远只维持在认知及理解的层次。在很多时候,“甚么”只是一个定义,“为甚么”只是一种对现象、事物的解释。

因此,我会由应用开始说起。由于,布卢姆分类学是很仔细,为了家长容易明白,我挑选了几个子项的认知能力及例子跟大家解释。

(GettyImage)

应用:你希望孩子学了的东西能够在不同场合使用,例如:你教了孩子看食物过期日,你可以问孩子:“你可以帮妈妈看家中其他食物的过期日吗?我怕肚子痛。”你要让他发现日常生活的事物,孩子才能应用。切记,你不是要孩子将知识放进脑袋,而是要使用。又例如你和孩子看一本书,学了一些四字成语,你可以问孩子:“孩子,你觉得持家有道这四字成语最适合形容谁?”孩子将成语关联到日常生活的人物,你想孩子忘记这个四字成语也难。

分析:你希望孩子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持分者去看待事情。例如:你和孩子看一本书,你可以问孩子:“书中的妈妈和弟弟怎样看待事情?为甚么两个人有分别?”又例如:你和孩子讨论新闻,你可以问:“孩子,你觉得法官为何要判监?如果法官不判监,市民会怎样想?罪犯心情又觉得如何?”又例如:你和孩子砌积木起楼,你可以问:“孩子,为何妈妈的那个会倒下来?你可以教妈妈砌一个稳固的积木楼吗?”孩子要给你分析原因,然后要示范给你看。

(vcg图片)

评估:你希望孩子经过思量,考虑事情是否切实可行。例如:你和孩子折纸,你给孩子三种不同厚度的纸,然后你可以问:“用哪张纸折立体花会比较适合?”你要孩子去判断。又例如:你带孩子去看说故事比赛,你可以在进去会场前跟孩子说:“我想你担任一下评判,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参赛者,回家再告诉妈妈。”你要孩子学会有依据地判断事情。

创造:你要孩子去运用创意。例如:你和孩子刚看了飞机展,你可以问:“你觉得我们也可以去买材料弄一只飞机吗?”你要孩子去设计。又例如:你跟孩子读绘本,孩子不喜欢故事的结局,你可以问:“孩子,你可以重写故事的结局吗?”

作者:Miss Duscha

希望可以透过免费分享教育好站和自家设计的教材,让家长可以在不需要使用金钱下,都能推动家庭教育,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她亦喜欢将她的教育心得和家长分享。她希望将自己过往教学累积下来的资源和各位家长分享,因为她有一个信念:金钱不应该成为推动家庭教育的障碍,家长时间的付出才是影响著孩子成长的关键。

专页:Learn Better 学好一点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