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温习攻略】中文科阅读理解最困难 注意题目分清因果关系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正值考试季节,家长们都会尽力帮小朋友温习。日前编辑部已就英文科、数学科和常识科推出温习攻略,中文科我们就请教了博思教育的陈sir,为各位家长提供一些温习重温句子及阅读理解的建议。(示范例子截图自“零失手答题教室-黄埔”Facebook 专页)

重组句子

陈sir指,家长可以帮小朋友温习中文科的部分,以语文基础部分为主,即词语运用、标点符号、扩张句子等。当中重组句子部分会令小朋友较难掌握,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去帮助他们组织句子结构:

阅读理解

(VCG图片)

阅读理解部分,陈Sir认为家长比较难跟小朋友温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学校老师在教中文科的分配时间上,较少教及阅读理解的作答方法。而低年级学生所认知的字汇不多,面对每篇数百字的文章,就会无从入手。另外由小三开始,学校出题方式开始会有转变,问题多数问原因,经过,结果,讲求学生应有“因果关系”的认知,通常问题问原因,但学生往往作答了结果就会分数全失。

以下为一些处理阅读理解题目的技巧及示范例子:

*陈Sir会教学生在每个选项都写下记号或间线,目的要来提醒选项不同之处,再用删除法,去提升命中答案机会。

因果关系题目

文章内会有很多题目中选项出现过的字眼,用于扰乱学生找出正确答案,要分清何为“原因”、“经过”、“结果”,可以自己写记号方便理解,避免被文章的枝节影响到选择最佳答案。

相关技巧和示范例子:

+1

另外,阅读理解问题中多数会问原因,我们必须顾及问题人称的身份,要懂得设身处地去寻找答案。

(Getty Images)

建议多从故事中归纳内容 家长帮助延伸

陈Sir指不一定要额外做补充练习才可以训练到阅读理解技巧。“当然以考试为主导的学生都会以补充练习,提升对题型的认知,以及最快有成绩。但以长远来说,我们都会鼓励学生多看图书,去认识更多词汇。”学生看完一段故事后,可尝试去归纳内容大意,提升组织能力。

另外,家长可以问学生:“假设你就是自己主角,你会怎样做?”只要学生言之成理,配上生活经验,就能够提升“延伸”能力。

主旨类题目

主旨类长题目其实有例句可跟,只要知道文体及加插内文意义,就能轻松得分。学生要从文章中归纳和理解文章背后带出来的意义或道理,才能取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