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视觉以外 我们还有声音│Canace@ArtsEdge

撰文: 艺术乐园
出版:更新:

我们常在艺术教育中提出观察的重要性,但视觉的观察以外,我们经常都忽略声音。我所指的声音并不是育儿音乐-莫札特交响乐等乐章,而是环境的声音。(所有图片由作者提供)【编按:作者为艺术家Canace】

声音艺术在这20年中,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占据了部份的舞台,然而香港人对声音艺术的认识尚未深入,但声音却冲击著我们大脑的脑波,让我们在感知上达致另一个层次,让我们跟下一代懂得如何去欣赏,去享受,去细听,去珍惜一些被遮盖,被遗忘的声音。

声音对我们下一代的想像能力培养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替的,因为声音的共振能直接对大脑传送信息,而绘画和其它视觉元素都是倾向记忆的整合和情感的投射,需要多元的激发点,所以孩子对声音引发的想像和即时反应都会较为迅速,同时融入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和记忆,也激发着他自己的创造力甚至反应。例如小朋友当听到音乐的声音,都会不其然手舞足蹈起来,听到马路车子响咹,就会掩著耳朵,这些都是声音对孩子而言的意义。

很多时我们带孩子外出,我们都会指引孩子看一下这边,看一下哪边。但我们较少请孩子听听环境的声音,想像一下我们看得见的东西以外,我们的空间还有谁在呢?声音无处不在,只等待我们去倾听。我们并不需要一系列的早期教育音乐光碟,我们居住的空间,早已存在不同的声音──虫鸣、地铁人多挤拥的喧闹声、图书馆使用者翻书翻报的声音、雨打落在冷气机的声音……

声音的无时无刻都在不同地点产生著,因此孩子要接触声音,几乎是随耳可得。

我们只需要引导孩子如何听,如何连结。

聆听声音不单止是用作激活孩子想像力的一个自然元素,更是孩子认识自己的一个媒体。当不同声音传到孩子的耳窝,都会带动孩子的情绪,所以对于小朋友而言,声音可以让他们更深层了解一件事物,例如孩子喜欢机械车,常把机械车挂在口唇边,但如果听到引擎的声音时,孩子对机械车的看法又会改变。这并非必然的好与坏的改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会更全面,感受也较多层次上的转化。

声音更可以作媒介,成为艺术创作形式,以听觉为创作重点。创作中,各种声音都可成为题材,呈现声音的方法也很广泛,可以是任何物料与视觉组件的声音装置,也可以是日常的环境声音。而想像,可以从日常开始修习:

引导孩子从听开始

现在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我们可以用一分钟(时间许可的话,可以加长感受期),感受这个环境有什么声音。

(*家长请参与这部份,当我们的感官与孩子同步,孩子闭上眼时就可以避免不安,同时可以互相观察。)

从听开始,您感觉到什么?

家长可以开始问孩子听到什么声音。例如可以问道:从声音中,你能说出有什么东西在你附近?这个环境的声音让你有什么感觉?哪一种声音距离最近、最远?

聆听,然后想像

聆听以后,我们可以同时张开眼睛。拿起画笔画纸,试将刚才听到的声音想像成一个画面,刚才啲啲㗳㗳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刚才的声音有否让你想到些什么生活上的事情和人物?然后我们都可以从听觉中导入视觉元素,延展想像图库。

模仿声音,开拓更多声效可能

当画完想像的图像之后,我们可以把一些回收物件、任何工具拿来制作声效,我们可以请孩子尝试模仿刚刚听到的声效,更可以用不同工具去制作声频。透过模仿和寻找合适的工具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增强对环境和物件的记忆,同时可以令他们开发更多解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