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妈妈这样教孩子!照着这些步骤做 扭计王也可变听话宝宝

撰文: 婴儿与母亲
出版:更新:

面对孩子胡闹、讲不听的情况,总令许多家长很头痛:“为甚么孩子这么不听话?”其实问这句之前,家长应该先抚心自问,是否理解孩子,以及孩子真的懂你们说的话吗?在以色列育儿的台湾妈妈吴维宁,要来告诉家长们,让孩子真正“听话”的窍门。

怎么让小孩“听话”?

在与孩童的互动过程中,如何让自己的话打入小小脑袋里,总是让大人觉得十分困难。而要学习“如何和幼儿对话”,需要先厘清我们对于“听话”这件事的理解和期待。在以色列养儿育女并从事幼教业后,常被台湾朋友或长辈问:“以色列小孩有没有乖?有没有听话?”

“有没有乖很难定义啦,希伯来文并没有‘乖’这个字;但是,有啦,如果好好跟小孩讲话,他们通常会听话;至少有努力在学习听懂大人讲的话!”长辈听到我这么说便满意了,没有更多的疑问,我也从不多做解释。

然而,自己家里有小孩、又很了解我的平辈朋友们,可就没那么容易打发:“妳说以色列教育是要让小孩做自己,又说要教会小孩听话,这两件事情是矛盾的啊!”嗯,我知道在这件事上,我一直在玩“文字游戏”。大家平常使用“听话” 两字,跟我所定义的有些差别。那我所谓的“听话”是甚么意思?

孩子真的懂你们说的话吗?(Gettyimages/视觉中国)

听不听话,和安全感有关

解释这件事之前,我要先绕开主题,谈谈小孩安全感的由来(听不听话,真的和安全感有关)。“让小孩决定所有的事情”、“不给小孩任何限制”、“完全让他们依自己喜好去做任何事”、“任小孩予取予求”——这样的教育,能不能养出冒险犯难、有自信、有安全感的孩子?

实务上的结果:不会!

首先,就算大人理念上想给予小孩完全自由,在实际上也不可能实现。大人不能放着两岁大的孩子自己玩热水、不可能让九岁小孩把家里的车子开出去。如果大人真的放手让小孩做这些事,这不是给小孩自由,而是怠忽亲职!再者,给予孩子超过他们心智年龄可以负担的自由和责任,通常小孩的反应不是高兴欢喜,反而是退缩害怕,他们没有判准的能力,容易无所适从。

所以,以色列的幼儿教育界相信,透过“良好的对话与说明”,给予小孩明确而适合身心发展的界限,可以提供小孩很大的安全感,包括——

1、大人持续一致的态度
2、及时确切地回应小孩需求(包括心理与生理需求)
3、适合小孩的自理能力与作息时间。

透过“良好的对话与说明”,给予小孩明确而适合身心发展的界限。(Gettyimages/视觉中国)

小孩在三岁前,对于抽象的道德概念并没有理解能力,在行为准则上,只能了解甚么是“被允许”、甚么是“被禁止”,无法了解甚么是“好”、甚么是“坏”。因此,“大人对小孩行为的反应一致性”及“是否以身作则”,绝对会影响小孩对特定行为的理解和反应。例如:父母一天到晚说吃糖不好,甚至用了负面字眼责骂想买糖的孩子,却在隔天买一包软糖来奖赏小孩的行为。这会让小孩无所适从,也更弄不清楚父母的期许。在缺乏安全感的状况下,容易表现出“不听话”的行为。

而当小孩太累或身体不舒服时,父母对于常规要求太过严格,一样会造成“不听话的小孩”。试想,身为大人的我们,偶尔会在身体状况不好时,先把常规事项丢在一旁(今天人太累了,先去睡觉明早再收衣服);因此,若父母无法察觉孩童的情绪与身体状况(孩童不见得有能力说明清楚自己的状况),硬是在孩童状况不好时要求完成常规,就会出现许多误解和“不听话”的状况。当然,相反过来,如果幼儿从小开始,就有很明确的常规和生活作息,我们反而会觉得幼儿“好听话”,这是为甚么呢?

在以色列,从宝宝六个月大开始,托婴中心就提供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宝宝渐渐知道甚么时候要吃、甚么时候该睡、甚么时候可以玩。到了一岁半左右,小孩甚至已经不须幼师叮咛,学会吃饭前去洗手盆前等老师帮忙洗手、知道下午睡醒吃完点心,父母就会来接他们回家——小孩对生活有预期,且预期总是实现之时,会让小孩觉得自己对浩大无穷的世界,有一些控制的能力,这会带给他们自信和安全感,也会较愿意配合大人的期许。

在缺乏安全感的状况下,容易表现出“不听话”的行为。(Gettyimages/视觉中国)

“不听话”是理解孩子的良机

在与小孩对话的过程中,小孩如何回应大人的话语,可以作为大人了解小孩“处在哪个发展位置、该给小孩甚么样界限”的最佳判断点。若今天大人说了一句话,听力没问题的小孩,却做了相反或不完全一样的事,例如:你要小孩把房间收拾好,小孩却没有把不同的玩具分别收好,而是把全部玩具往同一个箱子倒。

这种“不听话”,有可能是来自于“听不懂”,小孩不了解大人话中确切的意思或是没有能力做到;也有可能“有听懂但不想照着做”,像是小孩知道要分别收好,却因为没心情/没时间而采取了其他做法。

大人搞清楚这几种“不听话”是很重要的。如果小孩是因为“听不懂”,大人必须改变说话方式、使用字汇及提供更多说明协助,例如说:“把房间收拾好”的意思,是玩偶要收到红色箱子里,拼图要收到盒子里并放到第二个抽屉……”

若是“有听懂却不想照着做”,那就该进一步跟小孩讨论他的想法跟心情, 如: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在生气?是不是觉得现在不是收房间的时机?……虽然孩子的“不听话”,常让大人很火大,却是了解孩子身心发展,向小孩进一步对话的最好契机。

在与小孩对话的过程中,小孩如何回应大人的话语,可以作为大人了解小孩“处在哪个发展位置、该给小孩甚么样界限”的最佳判断点。(Gettyimages/视觉中国)

要小孩听话,大人该怎么说才对?

话说回来,我所谓的“听话”,意指把别人(包括小孩、大人)的话听懂、听进去,要做到这点对大人都不简单了,对于理解力和行为能力都尚未成熟的小孩来说,更是不容易。

因此,以色列幼教引入了“中介教育”对话法,教导大人(作为一个中介者)如何透过适当的对话方式,引导小孩认识、了解世界(包含人类与其他生物)。这套学习法就是教导大人用小孩听得懂的方式对话,并且引导小孩学会倾听,并且听懂别人的话。

在这套对话学习法的原则中,大人与小孩每次对话时,要注意以下要点:要在一个小孩可以专注听话的“环境”,要了解对话的“目的”,对话内容要能符合小孩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要能协助小孩归纳以及“扩展理解能力”, 要能提升小孩的“自我能力感”。整体对大人的训练,都是为了协助大人和小孩,听得懂彼此的语言。而学会“听话”这件事,是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解决冲突与问题的基石。孩子如果能在入小学之前学会,对于未来的各种学习都是受益无穷。

以色列幼教引入了“中介教育”对话法,教导大人(作为一个中介者)如何透过适当的对话方式,引导小孩认识、了解世界(包含人类与其他生物)。(Gettyimages/视觉中国)

听懂?还是乖乖听话?

可惜的是,我与许多朋友谈到“听话”这件事时。大部分人都只把小孩划分为“我说甚么、他就做甚么的听话孩子”,以及“我说甚么、他就不做甚么的不听话孩子”两种。“听话”的意涵被简化为——“小孩听从指示,并照着指示做”。而小孩懂不懂“为甚么指示是那样?”、“为甚么要那样做?”或“为甚么不可以那样做?”对大人似乎一点都不重要。

“听话”就是“照着我的话做就对了”。背后的逻辑正清楚地教育小孩—— “服从权威”比“学习”和“理解”更重要。若大人以教出按照指示做事的小孩为荣,也就难免错过利用小孩“不听话”的时刻,理解小孩的身心发展状况,给予小孩适当行为界限的机会。这样一来,自然无法养得出有安全感、有判断能力、能听懂别人话语、能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的孩子。

本文节录自三采文化《听懂孩子的话》

《听懂孩子的话》书本封面

【本文获“婴儿与母亲”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