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压力有害无益?专家指懂利用反能助子女成才

撰文: 马来西亚东方网
出版:更新: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压力对身体有害,但临床心理师李雯怡却认为,“压力”是个双面刃,将压力转化成动力,有效使自己增值进步。所以,当遇上压力时,不是逃避,而是应该学会与压力“共处”!

当压力无法承受时

生理:孩子会产生头痛、胃痛、失眠等生理现象,免疫力也会降低。
行为:不愿与他人接触,喜欢独处,经常会有暴力行为,比如经常对周围的伙伴拳脚相加。
情绪:情绪波动变大,容易产生悲观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所有事情缺乏兴趣。
性格:孤僻、偏激、不合群;考虑问题时思路狭窄。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辨识能力还未臻成熟,若在这时施予压力,将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自我要求高,在追求当个“满分孩子”的路上跌跌碰碰,压力万分。马来西亚大学精神医学专科副教授黄章元认为,生活在节奏紧张的现今社会,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压力,重点在于每个人的压力承受能力、适应力和处理的方法。此外,年龄、性别、生活环境也是因素之一。

马来西亚大学精神医学专科副教授黄章元(马来西亚东方网)
压力既然逃不掉,就得面对它。我反而要说:“谢谢压力”。我们要利用压力来临的机会,锻炼自己、增加历练。
黄章元

他续说,随著时代发展,现代人面对的压力愈来愈大,陷入精神困扰的人也愈来愈多。目前他处理的案例中,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因为课业而造成的压力,这也显示,现代孩子所承受的负担已越来越不能忽视。他说,当一个人的压力超载时,便会陷入忧郁症及焦虑症等精神困扰问题,严重者会精神失常。

黄章元表示,压力过大不仅对个人,还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他鼓励人们应该对压力有所了解及防范。越早解决,就能越早防止对其他方面的负面影响。

家长先理解再面对

孩子各式各样,临床心理师李雯仪经常接触因压力而产生情绪、行为偏差症状的孩子。“很多时候,我发现在家长、老师眼里的‘偏差行为’,其实是‘压力行为’。”她举例,压力过大时,孩子会有封闭自己(自闭)、行为冲动(过动)、产生暴力倾向或沉迷于互联网游戏、拒绝上学等行为。这些孩子如果没有用对的方法去引导,往往会使状况持续恶化。

临床心理师李雯仪(马来西亚东方网)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压力,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承受哪一种压力,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用哪一种方式去面对压力,解决压力。
李雯怡

“在陪伴自己小孩的过程中,我才了解孩子长大的过程有多么不简单,孩子们最需要的爱,是能被父母所理解。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所面临的压力。”她建议,家长可适时安排休闲活动,例如运动、听音乐、玩游戏、旅游,只要是能让孩子感到愉快的活动,都有助于让紧绷的身体得到放松,帮助减轻孩子的压力。

除了认清压力来源,也要适时给孩子鼓励,改变他们对压力这回事的看法,避免孩子以不正当的行为如躁忧、暴力等等来宣泄压力。

压力大,父母是元凶?

黄章元及李雯怡异口同声表示,现代孩子的抗压能力,可能不及从前的孩子。他们认同,现代孩子的抗压能力逐渐下降的导因是,家庭的教育和训练模式让孩子成长过程的道路都走得非常顺利,导致他们日后无法独自处理问题。

“孩子都应该要有能力承受得了小学课业上的压力,要不然将来出社会压力更大,到时候怎么办?”李雯怡表示,现代父母在任何问题上都协助孩子解决,导致孩子的抗压指数降低,一旦孩子日后在外读书,面对课业、感情或生活压力时会束手无策。所以,家长必须让孩子从小就学习面对现实,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习,使孩子更具抗压性且更能面对挑战。

在李雯怡看来,孩子需求各有不同,父母需要聆听他们的失意或沮丧,在孩子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后,可以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所有的事情,家长都可以帮得上忙,孩子的问题,他们自己能解决最好。压力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试著让孩子学会应对新变化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事情,家长都可以帮得上忙。(视觉中国)

非能力所能及,就该学著放手

家长怎么协助孩子学习面对压力?李雯怡认为,必须要先从了解孩子的个性做起。“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非常紧张,神经比较细腻,只要有一点点的压力和批评,他就会看得很重。”也有一些孩子对新的挑战和变化很敏感,情绪反应也比较大,但是有的孩子却能很好地承受压力。

对于敏感型或依赖型的孩子,调适压力的最佳方法,是让他学习建立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必须克制,不要相比、不要强加外界的观点给孩子,而要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想法,并欣赏、支持孩子的想法。

依据个性 调适压力

有些孩子比较任性,常常只看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这类孩子在伤害自己的时候常常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或是出于一种泄愤和逃避。这时候,李雯怡建议,家长可帮助他拓展视野,让他了解,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人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思考。

因此,李雯怡认为,因人而异地传授给孩子一套适合自己的压力排解法是非常重要的。她也说,如果孩子要求你替他们找寻答案,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分析事情的原因和结果,再由孩子自行决定。

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分析事情的原因和结果,再由孩子自行决定。(视觉中国)

黄章元身为人父,也曾接下无数孩童精神问题案子。他表示,孩子所面对的压力,除了源自学业,也包括了人际关系或社会,即父母对孩子的期盼,而压力可能引发情绪障碍,如忧郁、容易生气、想不开、吃不下及睡不著等等。

黄章元分享,由于孩子不能明确地向家长传达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所以父母就要从孩子、描述时的语言和表情等方面来判断孩子的心情。他举例,如果孩子常常用一些消极的词汇,诸如“难过”、“讨厌”、“害怕”、“生气”,或者是看起来陷入到一些负面的情绪里,如“难过”、“失望”中时,家长就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孩子虽然会常常改变说法,但是想要传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不仅如此,黄章元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份责任计划,这对于那些过分强求自己提高成绩或是责任心太强的孩子有好处。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力所能及的目标,让他们明白必要的时候需要放弃一些事情。

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力所能及的目标,让他们明白必要的时候需要放弃一些事情。(视觉中国)

培养孩子耐压能力

有些压力成就孩子,有些压力毁了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耐压能力,可由以下几点著手:

1. 在适当的时机释放情绪

孩子无法选择适当的时机表达情绪,因此常见他们在公共场所大哭大闹。建议家长每天睡前与孩子谈话,让孩子表达今天的各种情绪,协助孩子做正确的情绪管理。

2. 不逃避问题,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遇到困难时,如果采取逃避的态度,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如果家长不小心“犯规”了,也该诚实向孩子解说,这样不仅帮助孩子学习如何面对挫折,也让孩子由衷地对父母有所尊敬与服从。

3. 放手让孩子做

李雯怡表示,现在的父母,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安排妥当,会让孩子失去很多尝试和解决事情的机会,久而久之,遇到压力和挫折就会束手无策。多鼓励孩子去做,父母只要从旁观察,在适当时候给予鼓励或协助,这不仅让孩子从错误中获得成长,也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做得到的!

4. 十五分钟优质陪伴

在这15分钟内,并非一起观赏电视,或父母与孩子坐在一起,一人看报纸,一人做功课,这些都不是陪伴。李雯怡说:“所谓的15分钟优质时间,是指互动性陪伴。即使是双薪家庭,父母也可以轮流拨出15分钟陪伴孩子,与孩子说说话。”

5. 相信孩子是优秀的

“没有压力的教养方式,但事实上也是隐藏著无形压力。”李雯怡建议,父母要对子女抱持高远但开放的期待:你要努力,我由衷相信你可以非常杰出优秀,但是要在哪个方面优秀,这就交给你来决定。

【本文获“马来西亚东方网”授权转载,原文:【现代儿童压力特辑(三)】别逃避,与压力同行】